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徐則臣:丁字路口

徐則臣,1978年生于江蘇東海,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著有《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過中關村》等。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2015年度中國青年領袖”。

2020-12-17 16:08:48

愛因斯坦:教育的首要目標,是獨立思考和判斷,而非特定的知識

從古到今,明智的有才之士已經討論過教育問題,并且就這些問題反復明白地表達了他們的觀點,我絲毫不能以權威自居。作為教育領域的半個門外漢,除了個人經驗和個人信念之外,什么也沒有,談論教育問題的勇氣從何而來?

2020-11-03 10:58:37

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

猶太人對兒童教育的主張和其他國家完全不同。很多國家的教育只是著眼于眼前,例如日本,日本的教育就是為了應付眼前的考試;而猶太人的教育則是著眼于未來。

2020-10-29 11:05:16

祝勇:600年故宮 5000年文化

故宮有動起來、活起來的一面,也有靜的一面。我們的專家、學者、修復師們,擇一事,終一生,他們的心是那樣的沉靜,紅墻外的喧囂好像都與他們無關,這是故宮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2020-10-13 11:03:59

滕貞甫:努力做一個干預生活的作家

對文壇來說,滕貞甫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2019-05-22 14:24:45

詩人探討當代詩詞創作:筆墨隨時代,詩意通古今

進入新時代,詩詞創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詩詞寫作者需要不斷強化身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礎上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偉大詩篇。

2019-06-01 11:12:08

端午,一個流動的文化記憶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多民族盛行的傳統節日,也是亞洲漢字文化圈許多國家流行的民俗。

2019-06-05 15:21:50

重建當代“情感論”文學觀念

為當代文學提供強有力的文學觀念的支撐,引導文學實踐走出“情義危機”的誤區,應當是當今文學理論與批評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9-06-13 12:07:40

余華:文學給予我們什么

5月8日,作家余華在北京師范大學發表演講,分享“文學給予我們什么”。

2019-05-15 14:49:49

“五四”新文學的精神 :世界、倫理與時勢

“五四”運動不僅僅是一場發生于1919年5月4日的青年學生愛國運動,它更是集合了同時進行的新文化運動中的諸多義項,而成為一個關涉中國與世界、傳統與現代的總體性的論說場域。

2019-05-17 10:57:19
共35條記錄1/4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