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歡迎登陸文心雕龍杯大賽官方網站

文心雕龍杯全國校園文學藝術大賽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師文論 >

高效課堂評價標準探究(宋小白)

時間:2015-09-29 09:49來源: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 作者:宋小白 點擊:
【摘要】 高效課堂的特征歸結為: 1 、行為示范性,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2 、教有針對性,從教學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教學的理念出發。

        【摘要】高效課堂的特征歸結為:1、行為示范性,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2、教有針對性,從教學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教學的理念出發。3、學有實效性,不管理論如何更新,形式如何變化,都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發展這一根本目標。4、學科趣味性,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科的特點,盡可能的展現出本學科的魅力。5、課堂開放性,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需要老師富有遠見的引導,保持課堂適度的開放。6、發展持續性,就是創新。

【關鍵詞】:行為示范性、針對性、實效性、趣味性、開放性、發展持續性。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陣地,有效和高效課堂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在學習名師示范課、觀摩優秀教師的展示課及平常接觸的教學實際。我把評價高效課堂的特征歸結為:行為示范性,學有實效性,教有針對性,學科趣味性,課堂開放性,發展持續性。

一、行為示范性。

只有德才兼備,才能得到學生的尊敬。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課堂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組成的。有的老師把學生當梯子,而優秀的老師甘愿當學生的梯子,還給老師們當梯子!因此,人品,決定課品!

有一位老師,到外校上《春酒》,學生開始不怎么配合,也就是反應比較冷淡。他就不停的提問,提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當講到“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時,老師要同學說“靠”能不能改成“偎”,并且要求學生做出“靠”的動作,學生只是說,還不敢靠過去,老師就自己把身子靠了過去,頓時,全班氣氛活躍起來了。這一行為,就是告訴學生老師是和藹可親的,是很愛他們的。

還有課堂上關注學生,如不可能做到眾生平等的話,部分學生就會離隊伍越來越遠。雖然有時學生不會直接說出來,久而久之,老師就會對學生產生較深遠的影響。正如有學生說,有的老師很偏心,一學期只知道關心部分尖子生。

具體到一個學科,老師對學科知識的感情,態度,掌握程度,表達形式,比如板書、課件、教學語言、教學的偶發現象處理等,對課堂質量的影響是不可忽視。

因此,任何高效的課堂,都不可能離開老師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學業術素養。

二、教有針對性。

教學理念和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從教學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教學的理念出發。

    確定了學習的目標,教學才有針對性。一位老師上《項脊軒志》,為了調動課堂氣氛,對每一位回答問題的學生都頒發一些獎品。其實,獎品在發放過程中,不要說會占時間,學生拿到獎品之后,肯定會好奇。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我個人認為,教學行為應該針對某些核心目標而展開。不要分散,要集中。激勵學生的形式可以很多種,如果時間允許,我們當然可以進行多種活動。

    如果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再給他一個和主體目標相關的問題,用思考或更加積極的方式來激勵學生。

    語文學科,表面看起來,什么都是語文,說什么“生活的外延就是語文的外延”。事實上,在一堂課里,具體到一個具體的課型,比如新授課、復習課,還有閱讀課,作文課,講讀課,自讀課,一定要做到教學目標簡單明確,不需要面面俱到,遍地開花。

 

高效課堂,就是目標集中,課堂的任何環節都可以聯系起來,也就是可以構成一個整體。老師的拓展延伸,也和主要目標有關,而且不會影響主要目標,分散肢解目標。

三、學有實效性。

不管理論如何更新,形式如何變化,都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發展這一根本目標。說通俗一點就是學生學習,有實際的收獲。

當然,實際操作當中,老師更多是為了分數而教。學生的成績有提高,就是認為是有實效。根據新時代對學生的要求,學生學習絕對不單單是分數。我們的教學方式也應該按照新課標理念,結合本學科的實際情況,朝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方向而努力。

 課堂里,很多老師為了過分的追求課堂容量或者是提高課堂的學術品味,一是導入比較遠,二是,拓展比較寬。

“一位老師上李白《將進酒》,開頭20分鐘是這樣安排的:(1)討論在古希臘、文藝復興、春秋戰國、盛唐這四個時代中,你最希望生活在哪個時代;(2)讓學生說說心中的李白;(3)教師介紹別人眼中的李白;(4)學生說說自己所知道的李白詩歌。”[1]其實,這幾個問題,不是說毫無意義。因為,我們的課堂是有時間限定的,我們的教學應該要有比較明確的目的,簡單介紹李白,激發學生對李白的興趣和思考,這里似乎用力過多。

還有,一位老師很有創意上《春酒》,以拍電影的形式,來竄課。學生覺得好玩,但事實上,遠離了課堂教學的真正目標,感情基調完全背離文本。

四、學科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教育。課堂教學中,如果不能挖掘學科的趣味,很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科的特點,盡可能的把本學科的魅力展現出來。

程少堂老師上《荷花淀》: 有這樣一個民歌:“世上獅子愛麒麟,阿哥阿妹結同心。哪個先上黃泉路,望鄉臺上喊三聲。” “世上獅子愛麒麟”,麒麟是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美的動物,比喻小伙子追求漂亮姑娘;“阿哥阿妹結同心”就是兩人很好啦,“同心”就是要好,很可能已經同居了。“哪個先上黃泉路,望鄉臺上喊三聲”,這表示海枯石爛永不變心嘛。我把它改一改。我把這四句改成:“我們兩個下決心,馬上登記去結婚。結婚以后不變心,哪個變心不是人。”“意思一樣,味道呢,味道差些。是不是?含蓄、蘊藉、有味道,這是中華民族藝術的一個追求。含蓄也是適中和諧。”整個過程中聽課師生笑聲不斷,全場沸騰,學生情緒高漲。 [2]

學科的趣味性,是學生熱愛學科的重要原因。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的特點和趣味,關鍵是我們老師備課、上課時,盡可能考慮到。有趣味的課堂,才會是高效的。

五、課堂開放性

課堂教學,應該在老師的預先設計和課堂主導下進行。但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能力,課堂上的行為,應該具備一定的開放性。

 課堂上,一些問題的討論,允許學生自由發言,增加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如果,單從一個方面輸入信息,學生容易疲勞。在一定的范圍內,大膽開放,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后要進行必要的點撥。

當然,我們不能每一節課都要求做到開放,也不能沒有節制的開放、拓展。如“一位老師教學臺灣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在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多處細節,深入感知爸爸的形象后,穿插了《城南舊事》出版后記中父女倆關于駱駝脖子底下鈴鐺的作用的討論。接下來要求學生說說在自己生命體驗中類似文中父親一樣的人;老師接下來講述呂不韋如何嚴格教育秦始皇的故事。”【3】其中的開放性拓展,有些是沒有必要的。

    我們的課堂,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需要老師富有遠見的引導,保持課堂適度的開放,是高效的特征之一。

六、發展持續性。 

教學是一門無止境的藝術。任何一位教師,對教學的體會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很多老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除了吸收他人的先進理念,借鑒成功方法,最終都形成了自己的個性。也就是有自己的創新。

    課堂教學,要走上新的臺階,要追求適合自己的文化積累、個性特征,就必須走創新之路。走創新之路,也就是發展的持續性。

 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吸納,不斷的把外在的知識和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在保證主體目標不背離,大致方向不逆轉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大膽的創新。

比如,作文教學,我們學校一位老師上,作文課。章法訓練,列提綱, “借鑒優秀文章的清晰脈絡”,學會寫作,做到脈絡清晰。重點是在思維訓練。 為了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 他進行了范文遷移的訓練。學生,現炒現賣,很快就明白了一篇好文章,就是要脈絡清晰。

這種創新,就是一改傳統作文教學的籠統性,具有可操作性。

當然,課堂教學理論研究也是無止境,以上特征并不能涵蓋所有的高效課堂。但是,我們在教學中,多注意教學行為的示范性,實效性、針對性,保持課堂的開放性,挖掘學科的趣味性,積極探索、創新,走持續發展之路。我想,應該有益于提高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0,第9P.75.

[2]程少堂教學藝術論》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許書明  教授

[3]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0,第9P.75.



(責任編輯:華麗)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