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 火
劉逸辰(江蘇省泰興中學高一)
天寒地凍,在一片黑暗中,卻有一束暈黃的燈光。
我縮著脖子,拖著凍木了的腿,緩緩挪向那一豆搖曳的幽光。近了,近了——是賣烤紅薯的一架小車。
“買紅薯?”一個女人的聲音。我看過去,卻只見一雙眼睛,沒錯,只是一雙眼睛。頭部被起了毛球的圍巾裹得嚴實,戴起翻毛的棉帽,乍一看仿若一只渾圓的番薯,有點滑稽。
我點點頭,婦人伸手拉開一個圓爐。剎那間,一股熱浪裹著紅薯香氣噴涌而出,形成一團氤氳的霧氣。
昏黃的燈火在霧氣中更顯得微醺。接到掌心的,是一股香甜的溫暖。
索性駐足,待吃完再走。
“穿這么少,不冷么,孩子?”婦人在車旁踱著腳,如一只笨拙舞蹈的企鵝,那樣子讓我忍俊不禁。
不過她的口音在低語時有一股江南女子的黏膩,在寒風中顯得單薄。
“奶奶,不冷。”我笑了笑,埋頭啃下一塊金黃,香甜。
她卻笑了,毫無做作的一串笑聲,聲音略顯喑啞:“我才四十歲,還沒到奶奶的年齡呢。”
我有點兒不好意思了,她卻跟我扯起了她的故事。
她果真是從江南嫁到這兒的,孩子上初中,丈夫打工,她沒別的本領,就擺個烤薯攤補貼家用。生活雖不富裕,但也和樂。
“人干啥都是工作,是吧。”她最后這樣感嘆著。
我點頭,順便又買了個紅薯。
她邊拿邊笑:“能吃兩個吶?”
我不語,內心卻莫名地涌起一股暖流。
“我也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每天賣它個一車!”說著,把燈正了正,“其實也是說給我兒子呢,他整天說,夢想做啥干啥,我說‘媽夢想是賣更多紅薯,買個房子。’他還笑我呢。”
我撲哧笑了。但轉念一想,每天賣出一車紅薯不是夢想么?為了家庭在嚴冬里裹成一只番薯,打扮得和老嫗一樣,只為買套小房子不是對夢想的堅持嗎?
每個人的夢想都值得被尊敬。
吃到一半,渾身已隱約被熱氣環繞。我望著她的眼睛,看見一股閃爍的澄澈。
路上仍舊空蕩,小車上懸掛的電燈搖曳著,襯出街市無邊的寂寥。
“阿姨,您還有一爐沒賣出去呢……”
“那就繼續等唄,哈哈。”
她伸手將燈固定好,眼角漾開無盡的溫情,“吃完熱乎了吧?”
我點點頭,發覺劉海下的額頭已滲出些汗珠。
“這大風刮得緊,趕緊回家吧,別凍著。”她從圍巾里發出的聲音有些悶響,但卻是溢滿溫柔的語調。
我應著,又買了兩個紅薯,暖在手心,重又走進凜冽的寒風中。
回首,一片黑暗中,又見到在風中搖曳的那點燈光。
那么暖,那么亮。
(指導教師:葉 琳)
【獲獎理由】
本文寫了一件日常生活中買紅薯的小事,在寒冷的冬夜里,一位和藹可親的普通母親懷揣著夢想冒著嚴寒賣紅薯,積極樂觀的心態給別人帶來了溫暖。這位母親沒有一技之長,但依然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著,值得所有人敬佩。作者善于從生活小事中發現大道理,可謂是觀察細致,心思縝密。特別是對“燈”這個細節的再現,構成了文章的線索,也具有豐富的意蘊。
(責任編輯:華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