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歡迎登陸文心雕龍杯大賽官方網站

文心雕龍杯全國校園文學藝術大賽

當前位置: 首頁 > 佳作展臺 > 高中佳作 >

俞歡洋:去寺廟求點什么(第十一屆文心雕龍杯大賽征文一等獎)

時間:2019-01-16 15:35來源:大賽組委會 作者:俞歡洋 點擊:
去寺廟求點什么 江蘇省揚州大學附屬中學高二 俞歡洋 從小在揚州長大,偶爾去過幾次寺廟。 一 小時候上 的 數學補習班就在天寧寺旁,閑來無事 時 會到天寧寺里轉轉。天寧寺給人十

去寺廟求點什么

江蘇省揚州大學附屬中學高二 俞歡洋

 

從小在揚州長大,偶爾去過幾次寺廟。

小時候上數學補習班就在天寧寺旁,閑來無事會到天寧寺里轉轉。天寧寺給人十分簡單潔凈之感,沒有繚繞的香火,偶爾會聽到講經頌文的聲音。相比許多金碧輝煌、規模壯闊的寺院,天寧寺并不大,甚至可以說有點簡陋。一進門的兩側都是賣香火與古玩的,悠遠綿長的香火熏鼻,是有溫度的,莫名讓人心靜安和。每個小店的門前大多摞著一沓一沓的破舊小書。這些書的印刷通常不怎么出色,內容多半是談信仰、命運、風水的,封面蒙上薄薄的一層灰塵,書頁也受潮而泛黃,據店老板講這叫結緣書。每每經過,我總在猜想誰會去看這些書呢?一定是虔誠的信徒,當然,要有緣。

放在店外頭的結緣書歷經風吹日曬,有時還得用石頭壓著才不會飛走,長此以往書也舊了。奇怪的是,那些書擺在那里無人看顧,卻也不曾短少。我想在一個遠去了的年代,有點兒迷信的年代,定是屬于它們的,它們代表的文化很接地氣,融入一代下里巴人的生命;這種文化如香火般悠長延續,不熾烈,一股淡淡的煙火香氣。

其實,當時還小的我并不懂這些,只是覺得寧靜而莊重,蘊含著一種精神的力量,融著夢。

民間相傳觀世音菩薩有三個生日,揚州人習慣在農歷六月十九祭拜觀音,那天是她證得果位的日子。每年的那天,信徒們從四面八方趕到觀音山,從山下就開始排起長隊,只為到山上寺廟燒上一炷香,祈求心想事成。那是寺里香火最鼎盛的日子,院內煙霧繚繞,燒香者如云,虔誠祈禱正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觀音山求圓滿,是充滿煙火氣的人間所有人的共同心愿。想來有意思的是,中國寺廟數不勝數,無論在哪座廟宇祈求,人們總不過幾種心事,卻可以繁衍出無限種生活的樣貌、心境與揣測。因此,與其說是相信某種未來的可能,我寧愿視它們為一種隱秘的后見之明,一種觀看過往的入口。

記得兩年前我即將迎來中考有一天早上爸媽特地驅車去了市郊的文峰寺為我求“高中”,還帶回了一塊米糕和一個粽子說是要吃完才能靈驗我當時并不是很相信這些迷信說法再加之那米糕和粽子看上去著實不好吃只是象征咬了幾口便就此作罷

事后我也沒多想,直到我中考完因差了幾分并沒有“高中”,我才想起這樁事,莫非是我不夠虔誠,沒有吃完那糕粽,神靈便不愿讓我“高中”了?

以前我還笑愛算命的姑媽太迂腐,現在我倒也成了一個迷信的人。

家人求“高中”,是一個家庭夢的祈愿。想來不分年齡與身份,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的夢總是相似的,那就是對美好的渴望。

后來我漸漸明白,寺廟只是一個載體,它承載了太多平凡人的希冀與對未來的期盼不管是去算命風水的,還是求簽求“高中”的,都是一代代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執念,一代代的夢想。雖然你我的夢想乃至于中國夢并不能靠其來實現,但人們只想借助這一充滿神秘與遐想的方式,找尋到一心靈的寄托,然后在不久的將來篩去附贅懸疣,化作一股執著的力量,助我們成就夢想。

有時遇到舉棋不定的事,會羨慕起過去在寺廟拜拜燒香的日子,盡管自己也并不確信,盡管有時也不能如心所愿,卻有一種被耳提面命的安定,接過溫暖香火的時候,讓人可以借此想象命運的輪廓,并且等待生活會在何時何處,承載著屬于一個個中國人的夢想,向我們展露它的意義。

指導教師:顧詠梅

 

【獲獎理由】

本文作者能以社會現象中選取題材,表現自己的看法,言之有情,言之有理。作文應從對生活的觀察入手,本文顯示了作者較強的觀察力與思考能力,沿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會有更大進步。

 

(責任編輯:華麗)
------分隔線----------------------------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