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感言】每一次寫文章,于我而言都像是一次靈魂的深渡,用紙筆讓思維和文字進行酣暢淋漓的碰撞,盡情地抒發內心的無限激情。有人曾說,寫作是一場文化苦旅。的確,理想豐滿,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寫作對于我們而言的確是一場孤獨而又漫長的旅行,其間必定有荊棘、沼澤。但那又怎樣?為了不愧手中筆,哪怕遍體鱗傷,我也會微笑著,一路高歌走下去,有寫作相隨,我不孤獨!
【獲獎理由】她喜歡閱讀,經典給了她力量;她學會欣賞,感動是靈感的源泉;她癡迷寫作,文學是精神伴侶。她的作品能透過生活的現象發現閃光的文字,寫家庭,寫校園,寫社會,都能寫出一種廣闊和深度。
不能言說的痛
夏 璇(山東省北鎮中學高二)
女孩衣冠楚楚,款款而來,望著眼前在輪椅上蜷縮一團的她,聲音在喉嚨里滾了幾滾,終于顫抖地喊出“媽”。她聞聲緩緩抬起低垂的頭顱,用渾濁的雙眼打量眼前的女孩,遲鈍地問:“你,是誰?”那一刻,女孩淚如雨下。
十七歲,正是女孩的叛逆期。那次家長會,班主任用一種極為不屑的語氣告訴她女孩的種種劣跡——曠課、早戀、泡吧。她望著班主任鄙夷的眼神,喃喃自語道:“怎么可能?怎么會這樣,她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啊!”回到家,她怒氣沖沖地沖進書房,揪起正在上網的女孩,狠狠地甩了兩個巴掌,然后將女孩拖到院子里,狠狠地甩上了門。
那一夜,女孩在小院站了一夜,哭得聲嘶力竭,用盡世界上最刻薄最惡毒的語言咒罵她。而她的淚卻早已在心底淌干,一整夜,在女孩父親的遺像前懺悔著自己教子無方的“罪行”,牽掛著女孩那高高腫起的兩頰。
在那之后,女孩的成績有了起死回生的轉機,而她和女孩的關系卻結了厚厚的一層冰。
二十歲,女孩考上了北方名校。臨行前,她拉著女孩絮絮地說著,一遍遍地整理著女孩所需要的東西。末了,她想伸手去抱抱女孩,卻被女孩不著痕跡地躲開了。她的手尷尬地停在半空中,又訕訕地縮了回去。在火車站,女孩走得瀟灑,頭也不回,她卻在風中瑟縮著,哭成了淚人。
二十三歲,女孩在外地忙著戀愛、考研,張口閉口便是去西藏流浪,她在一旁聽得心驚膽戰,生怕有一天女孩一去不復返,將她一人孤零零地扔在這兒。于是,她鼓搗了半天,終于加上了女兒的微信。結果,聊完第一句,她便被女兒拉黑,那一瞬間,她感覺自己的心也變成了漆黑一片。
二十七歲,女孩步入了婚姻殿堂,她高興得像個孩子,忙著接待賓客,似陀螺一般,連口水都顧不得喝。一襲白紗的女孩醉心于愛情的甜蜜,未曾看她一眼。她站在一旁,默默地祝福著女兒。
三十歲,女孩做了母親,擔當起了世間最偉大的角色。有了自己的子女,女孩才真正理解了“母親”的含義!
三十年,女孩才讀懂了她的辛酸悲苦。三十年以前,女孩的世界,她進不去。三十年之后,當女孩讀懂,淚眼朦朧回首時,她,已不在原處。
情 與 理
夏 璇(山東省北鎮中學高二)
情與理看似互為兩極,實則相融相依。情,恰似奔涌流動的河水;理,宛若寬厚平坦的河岸。河水滋潤著河岸,河岸約束著河水,唯有如此,河流才能沿著一定的方向,奔流到海。
外公與外婆相依相伴四十余載,兩人共同經歷了文革、饑荒、超生的風風雨雨,奉養著已步入垂暮之年的父母,幫扶著早已成家立業的兒女,照料著調皮的外孫女。兩人之間的情雖無山盟海誓的轟轟烈烈,卻也相濡以沫,和諧默契。
外公年輕時當過兵,漂泊的軍旅生活和無情的戰火使外公落了腰病,長時間的超負荷勞動更加重了外公的腰傷。因此,勞動的重擔便壓在了外婆一人身上。播種、灌溉、管理、收割幾乎都是外婆一人在外操持著。農忙時節,外婆則像是長在了田里,早晨上坡時,帶著午飯,晚上張燈時才回家。外公呢,在家燒好水,做好飯,炒好菜等著外婆。等著的空閑,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走進這樣的農家小院,給人的是一種溫馨、舒適、溫暖。
晚飯一般在院子里吃,外公搬出了小方桌,拿出了馬扎,端出饅頭,盛上炒好的菜,舀上粥,晚飯便開始了。外婆的牙全掉了,雖鑲上假牙,但吃飯不方便,很慢,饅頭需要掰成小塊放進嘴里,慢慢咀嚼。這時,外公會故意吃得很慢,一直等著外婆,不時地給外婆夾菜、盛飯、拿饅頭。一頓簡單的晚飯,兩人有時邊聊邊吃,能吃上近一個小時。吃完后,外公便收拾餐具刷鍋刷碗,外婆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眼里偶爾流露出當年少女般的愛戀之情。伴著淡淡的月光,外公外婆在院子里閑聊著,從地里的莊稼到電視劇里的劇情,從當年的青春歲月到兒女們的生活,聊得是那么舒心。
月亮不知什么時候躲到云層里去了,院子里小蟲的叫聲格外響亮,小花狗趴在主人的身邊睡著了。雖忙碌了一天,外公、外婆仍無倦意,他們輕輕說著,說著……
國慶放假回外婆家,家中原本融洽的氣氛變得有些冷寂。外婆一言不發地在庭院里澆花,外公則氣鼓鼓地盯著電視。后來,在大家的再三追問下才得知兩人冷戰的原因。原本承諾要戒煙的外公,背著外婆又偷偷地抽上了,被上坡回家的外婆逮個正著,外婆一氣之下將外公藏了很久的香煙全扔了。為此,外公既懊惱又心疼,兩人便吵了起來。后來,經大家再三勸解,外公才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主動向外婆道歉。誰知,性情一向溫婉的外婆此時是寸步不讓,非讓外公當著兒女們的面寫好保證書。看著外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神情,外公只好妥協。拿著用香煙紙寫成的保證書,外婆瞪眼瞅著外公:“今后再抽煙,就自己打自己的臉,看你這張老臉往哪里擱!”
回來的路上,我不解地問母親:“外婆也真是認真,一件小事,有必要這樣嗎?”母親看著我,認真地說:“你外公有哮喘病,是最怕抽煙的,一個人在家寂寞,就想抽煙,你外婆不這樣做,能管得住嗎?真正的關愛不是一味地謙讓包容,而是將感情建于理智和原則之上的體諒互信。只有這樣,才能攜手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這才是幸福!”聽了母親的一番話,我才明白了那張“保證書”里面蘊含的感情。
情感建于理智之上才能彰顯智慧,綿遠悠長,而理智依托情感的滋潤才能活潑靈動。外公外婆四十余載的愛情歷程便是情與理的最好闡釋,唯有情的滋潤、理的約束,愛情之河才能奔騰不息!
(責任編輯:華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