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專家評委1 大賽專家評委2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2017年7月21日,隨著第十屆“文心雕龍杯”校園文學藝術大賽頒獎典禮落下帷幕,這項備受矚目的賽事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屆,走過了十年不平凡的歷程。正如大賽組委會主任、著名詩歌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會長、原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吳思敬教授在致詞中所說:“十年耕耘,十年堅守,十年汗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獎選手以文學藝術特長在升學或高考自主招生中發揮了作用,已經成為具有權威性與影響力的校園文學藝術賽事。一屆屆一批批文學藝術新苗在這里得到鍛煉,得到啟迪,從此走上了成功的發展之路。” 該大賽于2007年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現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部、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和《小學生生活》雜志社、《教育文摘周報》社共同發起,目前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文心出版社等單位聯合主辦。大賽始終堅持以“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開發文學藝術課程資源;倡導校園文學藝術創作,提高學生人文綜合素養”為宗旨,以“真實的體驗、新鮮的創意、確切的表達”為寫作總要求,提倡、鼓勵學生按詩歌、散文、小說(以小小說、科幻小說、童話為主)、小劇本等文學體裁去自主創作,不限題材與字數,給學生提供寬闊自由的表達空間,學會以文學審美的眼光去描寫成長、抒寫青春,提高審美創造能力,以文學藝術滋養心靈、豐富人生。 大賽通過學校初賽推薦、組委會復評、現場決賽終評等嚴謹規范的程序,制定了有效衡量學生寫作水平和引領寫作思維發展的評稿標準,將校園文學活動和語文教學、藝術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結合起來,配合學校課程改革,逐漸形成了校園文學藝術教育理念,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經驗,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宜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有效之路。特別是在選拔推薦文學特長生方面,得到許多自主招生高校青睞,更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為了把大賽辦得更好,進一步提升大賽影響力與公信力,第十屆進一步加強了組委會、評委會的組織建設,邀請更多的專家參與指導。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著名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著名詩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金波,著名語文專家、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專委會理事長、人教社語文教材編審顧之川等名家任顧問;著名作家、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張之路擔任評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中國美術出版集團總編輯林陽,中語專委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專家張鵬舉擔任評委會副主席,由文學界、教育界、新聞出版界知名專家、作家、特級教師、資深編輯組成高端的評委會。 在7月19日第十屆大賽舉行現場決賽的同時,由大賽組委會吳思敬主持召開了評委工作會議。大賽組委會秘書長張澤首先介紹了大賽的發展歷程和成果以及今后的發展目標,大賽評委會秘書長王世龍介紹了評稿標準和評委分工,大賽命題組介紹了本屆決賽命題思路與評稿打分注意事項,各位專家評委紛紛發言,通過充分討論,對大賽的評稿標準與評獎程序又進行了修訂。 統一命題決賽寫作時間為120分鐘,由3位評委一組按照百分制打分,取平均分按比例確定獲獎名額評稿按滿分100分進行量化,分基礎項和加分項。基礎項為60分,按內容、結構、語言三方面評分,各占20分;加分項為40分,從八個方面具體突出優點的酌情加分,即選材生活化、情感真實化、視角獨特化、構思創新化、思想審美化、手法靈活化、語言個性化、文風樸實化,每項權重10分,加至滿分為止。 如參賽作品存在以下問題,原則上不得獎:(1)文不對題的作文;(2)抄襲、套作的作文;(3)雷同的作文;(4)主體未寫完的作文;(5)思想內容不符合法律法規、社會道德規范的作文;(6)字跡潦草,難以辨認的作文。 大賽評委會主席張之路最后進行了總結與要求,他說:“大賽的嚴謹規范,使我感到如同評選茅盾文學獎,感到了一種責任。因為我們面向的是青少年學生,所以我們閱卷要更加謹慎認真,要憑參賽選手的真實寫作質量定獎,保證達到評選的公平,不僅要發現推舉文學新苗,更重的是要激勵更多的青少年熱愛文學,提高寫作能力,這也是我們舉辦大賽的目的。” 大賽顧問白燁鼓勵說:“大賽以中國文學評論經典名著《文心雕龍》命名,體現了傳承與弘揚優秀母語文化藝術傳統的理念,積極為當前校園文學活動與文學教育發展挖掘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具有重要的意義。希望組委會、評委會進一步打造好文心雕龍品牌,為校園文學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曹文軒、林陽、張鵬舉、白嵐玲、洪燭、藍野、夏輝映、李宏偉、謝今、李林芳、唐正立、藍天果、王蕊、黃麗榮等專家出席了評委工作會議,指導或參加了評審閱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