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無人區”
浙江省湖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 高一 鄭伊靜
“節物風光不相待,滄海桑田須臾改。”昔日,“雙百方針”作為面對世界科技博弈的應對之策,激勵著有志之士勇攀高峰求真理,才有了震撼寰宇的“兩彈一星”。而今日,“科學探索獎”的設立,較之過去傳統獎項,則是一項探索“無人區”的開拓創新,是一次社會力量的主動聚集,是一種展望未來的共同覺悟,助我們更好地迎接未來的黎明。
探索未來,大膽創新不可或缺。創新,意味著要突破前人設下的關卡,想人所不敢想,正如勇闖“無人區”的科學探索計劃的發起。這也如那少年李晨天之所以能夠獲九項國家專利,并非如眾人所言是天賦異稟,而是因為他思屬未來,敢于探索,實現了他腦海里的各種科學設計。且看那個曾經于西湖畔苦練英語的年輕教師,他看見了這個時代的機遇,沐浴著互聯網的東風,闖出了另一片商賈天地,阿里巴巴大廈從而被建起,真正映照了“智者不襲常”。再看柯達與諾基亞,昔日的兩座巔峰,但卻囿于成見,不懂得與時偕行,他們的輝煌便永遠地留在了過去。由此觀之,春花無數,唯創新才有秋實。
探索未來,攜手各方共繪藍圖。因為核心技術是化緣不來的,所以國家發起了戰略號召,諸多鼓勵研發的基金會便如同春筍那般應答著細雨,紛紛破土而出。楊振寧與馬化騰等人也認識到了我國“缺芯”、物理研究缺洞等問題的嚴重性,所以設立“科學探索獎”作助推之器,激勵中青年發散思維、探索奧秘,驅動各種各樣的想法匯向繽紛的洪流,使我們的思維如同大海般澎湃不息。誠然,我們有波譎云詭的外部環境,有科技發展領域的一道道“婁山關”,儼然是龍困淺灘。但是,我們還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力量在不斷匯聚,有社會所提供的資金在發揮著動力引擎的作用,故在奔往“無人區”的路上,無須畏懼。
探索未來,看清我們前方的路。歷史之輪下的血色車轍和一路骸骨是過去的痕跡,現如今,鳥瞰神州,可見機遇遍地,天下已經大不同。然而,不正是由于對意識形態的探索與變革,讓我們看清了前方的路,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才有三十年改革開放而至于今日之中華崛起? 作為偉大時代弄潮兒的我們,眼界與格局日漸開闊宏大,亦該學會高瞻遠矚。無論是學業生涯規劃,還是每周每日計劃,皆是對我們未來的探索,不可大意。毋臨渴而掘井,因唯有主動撥開海霧,展望遠方的島嶼,才有自信去為中國這艘巨輪上掛起破浪的風帆。
《禮記》有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個國家正值危難時際,想要轉危為安,謀求發展并繁榮強盛,如若缺少變通與創新思維,便會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甚至走向覆滅。人生亦是如此,有時學會變通與創新,便會化踟躕猶豫為滿懷希望,照破迷霧,走向康莊大道。變通與創新,是自我發展的需要,更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它來自于對固有狀態的不滿足和對更好前景的不懈奮斗與努力。因為想要解決更多人的溫飽問題,袁隆平潛心研究數十年,突破了“水稻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經典遺傳理論禁區,不僅大大豐富了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更有效緩解了糧食危機。細細想來,若沒有袁隆平爺爺的變通與創造性思維,溫飽問題尚未解決且毫無措施,又怎會有如今一個繁榮昌盛的盛世呢?
大千世界,變化萬千。丹心未泯創新愿,白發猶殘求是輝。20世紀30年代,梅蘭芳初到上海,即使他唱功超群,但也很難出名。他利用媒體,在報紙上打下“梅蘭芳”三個大字,這個創造新思維使他登臺后迅速走紅。試想,如果梅蘭芳仍舊像以往的歌唱者那樣,不懂得宣傳自己,不懂得創新與變通,他走紅大上海的路可能還要摸索很長一段時間。創新與變通是他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但創新并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盲目創新往往會弄巧成拙,讓人為之傳笑。可口可樂失敗的創新便是最好的例子。于20世紀8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為了更大程度上超過自己的對手公司,對配方進行了改良,遭到了老顧客們的抗議,迫于市場與公眾壓力,可口可樂公司不得不撤回全部新產品,而這次創新差點讓一切毀于一旦。若不得要領,便很容易犯錯。世事變化莫測,墨守陳規是束縛,是枷鎖,敢于打破常規,不困于規則的籠牢,大膽創新,標新立異,方能獲得延續不斷的生命力。開始創新變通吧,以銳利的視角為基礎,以不懈的追求為動力,以超乎想象的勇氣與魄力為籌碼,走上創新之路,做一個史無前例的開拓者,去收獲人生的另一番美景!
有志之士不拘于前例,開創對未知領域進行激勵的獎項,體現出創新精神的重要性;社會力量則如萬壑歸流,浩浩蕩蕩地涌向科技的滄溟,折射出前瞻意識的必要性。“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吾輩應當勇闖“無人區”,便可見那如同莽原野火的未來朱霞,粲然如焚!
指導教師: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