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肖君怡:運河上的粽香(十二屆文心雕龍杯征文一等獎)

     發布日期: 2020-05-12

運河上的粽香

江蘇省淮陰中學教育集團新淮高級中學高一 肖君怡

她推著輪椅,挎著小籃,在運河邊緩行。運河上來的微醺的風,揉亂了輪椅上老人稀散的白發,也揉散了她的一頭長發。發絲輕柔地隨風而動,像極了運河里柔靜的水波。

“到了那老柳了沒?”老人看不見,只能問,可她的心不盲,她的心上是有眼睛的。她知道,差不多該到了。“是到了,奶奶,您可真靈!但這里早沒柳樹了,修成大橋啦。”“哦哦,是了,我老了,又給忘了。你快去吧。”“哎。”她脆生生地應著,提著小籃來至運河邊,從籃中拾起一個個粽子,熟練地擲入水中漾開了圈圈漣漪。她望著那青褐色的粽子漸漸下沉,恩緒也隨之暈來開了。

她包粽子的本事正是奶奶教的。那時,貪玩的她不愿學,奶奶卻硬是要教,說以后嫁了人,這些不會,是要被別人說閑話的。再者,若是自己想吃了,也用不著求人呀。而現在呢,超市里隨處可見粽子,也用不上這手藝了,但她從未后悔學了包這粽子,因為那奶奶把著她的手教的。

奶奶溫暖粗糙的大手,將她的小手圈在掌心。用帶著運河水汽的蘆葦葉,將葉根攏并在一起,捻成一排,用另一只手夾起尾梢靈活地一繞,便旋成了一個“小漏斗”,而余下的尾梢則像她頭上的小羊角辮,生機滿滿,直指蒼穹。再在小漏斗里盛上生糯米、大甜棗,將繞過去的尾梢合下來,壓嚴實了,剩余的尾梢繞著糧身纏好,最后系上扣繩,粽子便包好了。這對那時的她來說,是多么繁復的一項技藝。她覺得,奶奶的手就像被天上的仙女施了法術,像靈妙的蝴蝶一樣上下翻飛。奶奶邊教,邊給她講故事。

奶奶沒什么文化,憑著從祖輩那里聽來的故事,口口相傳,講屈子,講汨羅江。等到上了學,她才從學堂里漸漸知道了屈原,知道了淚羅江,但她卻很奇怪,為何大運河邊的他們也要祭屈原。可畢竟還小,也不在意,只念著快去河邊扔完了粽子,就可以好好地吃上一頓香甜的糯棗粽了。

“好了沒?”奶奶見她久久不歸,有些著急。“好了,好了,來了。”她應著聲回來,推著老人往回走。老人是運河養出來的女兒,說話如水,柔和中帶著剛毅,她也持著一口鄉音,故意問老人:“奶奶,粽子那么香,為什么煮了卻又扔了?”“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誰?”“嗯…是個好人。”

或許這就是傳承,你雖不知,但卻堅持著做下去。其中種種時光,都在從奶奶把著她幼小的手到她把著奶奶顫巍巍的手間流逝,都在運河生出的葦葉間流逝,在此之中,永恒的,是人心。

時光中,她也明白,奶奶是懂的,奶奶的祖輩這一傳統繼承下來,就是希望兒孫們,都像屈原,做個單純的好人。運河雖不曾生養過屈愿,但屈原永遠在運河上,輕觸河畔人的眉間。

“奶奶,我們的運河申遺成功了。”“申遺,什么是申遺?”“就是大家都承認,這大運河是我們的了!”“哦?這要承認什么?這不就是我們的么。”“是,是,是我們的。”她笑著,連聲應著。

她們的話回蕩在運河邊,伴著運河的水汽,升騰。她知道,運河上的粽香,斷不了。

指導教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