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畔的糊粥
山東省濟南稼軒學校初一 呂思睿
五一假期,闊別家鄉濟寧一年的我,終于再次喝上了那碗讓我魂牽夢縈的糊粥。
那濃如醬,滑似水,米香中融合著豆香的糊粥,那若有若無的糊味,仍像記憶中一樣,刺激著我的鼻腔和味蕾。
常來的這家粥鋪就在運河岸邊,一間很小的店面,三張矮方桌,收拾得干干凈凈。也可以坐在屋外,邊喝粥邊欣賞碧水之上帆影點點,大小船只時隱時現,來回穿梭。
一大早,老奶奶把昨晚泡好的黃豆打成豆漿,然后用木柴把鐵鍋燒的很燙,待鍋底燒至微紅后,老爺爺把盛豆漿的大桶舉過頭頂然后猛地倒入鐵鍋,瞬間,略帶糊味的豆香開始在整個房間彌散開來。老奶奶隨之調整爐火,掌控熬制進程。沸騰后,老爺爺拿一個大瓢不斷地把豆漿從鍋里舀起來,舉過頭頂,然后傾下,豆漿似白色的瀑布飛流直下,準確的回到鍋中。隨著老爺爺手中的瓢上下翻飛,豆漿浴火重生,慢慢成熟。最后,將研磨并過濾得很細的小米漿和大米漿攪入燒好的豆漿內。滾熱的豆漿展開它有力的臂膀,瞬間把米漿包容。豆香和米香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完美的一體。
排了半天隊,終于到我了。滿滿的一碗糊粥,淡黃中泛著奶白,瑩潤而細膩,泛著細細的氣泡,好似珍珠泉一般。聞起來清香,喝起來滑爽。輕啜一口,味道綿、軟,糊味兒若隱若現,齒頰留香,回味悠長。
喝糊粥時要配馓子。把馓子掰碎了泡在粥中,馓子酥脆而糊粥濃稠,再配上五香黃豆、豆腐絲、茶葉蛋,簡單的早餐就此成為一種享受!
一碗香氣撲鼻的糊粥下肚,運河兩岸的人家才算真正醒來,人們元氣滿滿,開始了充滿活力的一天。
在中國文化里,對于“味道”的感知和定義,起自于飲食,也超越了飲食。這碗糊粥,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音融在了一起,進入了我們的血脈。無論我們的腳步走多遠,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牽絆著千里之外的游子,一頭則永遠鎖定運河畔的故鄉。
碗里冒泡的糊粥,那若隱若現的糊味,是家鄉的味道,也是運河的味道。
指導教師:李洪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