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藏在葉圣陶家書里的寫作秘籍

     發布日期: 2020-09-29

藏在葉圣陶家書里的寫作秘籍 

■胡子強


葉圣陶先生是我國二十世紀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949年后,葉圣陶出任新中國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等職,著有童話《稻草人》、長篇小說《倪煥之》等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的作品,為我國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今天小編整理部分葉老先生寫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家書,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寫給家人的寫作秘籍。


一、與孫永和書


小弟:

昨天接到你第二封信,寫敘途中所歷,生產隊地方情形,以及你心中的所想所感,都比較具體,很好。以后寫信就照這樣寫。我曾經給你說過,寫信要為接信的人著想,只要料想接信的人樂于知道什么,就決不漏掉什么,接信的人一定會感到滿意。當然,寫信人的什么思想、感情、經驗、體會,要讓接信知道的,也非寫上不可。彼此分處兩地,而心思相通,好像在一塊兒一樣,不就是靠彼此很好地通信嗎?

……

你的第一封信里說路上的情形一言難盡,我們看信的時候都心里一動。你媽媽說出來了,以為你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我當時料想,你用這個“一言難盡”,不過是所見所想很多,一兩句話說不完的意思,并非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小妹與你姑母也同樣看法。待看到你的第二封信,果然我們料想得不錯。

說話或寫文章,有些語句帶有感情色彩,有些語句不帶。“一言難盡”就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如:“我這回吃的苦,真是一言難盡。”“想起從前,給地主老財當牛馬,受屈受氣,真是一言難盡。”這樣說法是通用的。所以說“一言難盡”帶有厭惡、痛恨之類的感情色彩。這就無怪乎我們看見你信上寫“一言難盡”都要心里一動了。

……

圣陶 二月十四上午


這是老先生1969年2月14日寫給當時年齡尚小的葉永和先生的回信,信中對幼孫來信所寫到的插隊生活細節描述及所思所感予以肯定,對上一次來信中成語“一言難盡”的使用給予了批評指正。

信中談到,寫信要為看信人著想,要對接信人樂于知道什么有所料想,再結合寫信人的思想感情、經驗體會,這樣才能達到寫信人與接信人的良好溝通。這也啟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是不是要先想清楚我們的文章是寫給誰的,潛在的讀者會是什么樣的人,他們的特點和閱讀習慣我們是不是有所了解,我們的觀點能不能與他們形成共鳴?只有做到這一點才是開始寫一篇文章的基礎。


二、與女兒至美書


至美:

出門已八天,今日在滿洲里招待所休息,無事可做,寫一封信隨便說說旅中見聞。

我們已到了三個市,哈爾濱,海拉爾,滿洲里。滿洲里縣我國邊界,過去九公里,就是蘇聯國境了。在哈爾濱一天,周游市區,又乘汽輪游松花江。有個兒童公園,園中有兒童鐵路,開行載客小火車。車上一切職務全由少先隊員擔任,一切制度與正式的火車一樣,寧寧聽了一定大感興趣。在海拉爾三天,以一天工夫參觀牧場。草原一碧,天地開闊,大為暢適。只是今年干旱,雨下得遲,牧草沒長高,還不能割作冬季飼料。此外則參觀奶品廠,與文藝工作者開座談會。在蒙古包中吃手抓羊肉,事極新鮮,不過羊肉不爛,我只能吃小小一塊,嚼了好久,還是勉強吞下去。在滿洲里只留昨今兩天。昨天去游呼倫池,此池比太湖小些,開闊之處也望不到邊。產魚甚多,冬天全池封凍,冰厚一米半,還是要鑿冰捕魚。乘小汽輪在池中走了一點多鐘,此外則看人騎馬,游泳,打水鳥,收網取魚,在帳篷我進餐,吃鮮魚,即在帳篷中午睡,皆為平生所未歷。

……

廣播臺要我寫稿,我看并不容易。因為所見所聞皆浮而淺,很難說些叫人動聽的話。就此為止吧。再過十天,大約可以晤面了。

父字 八月六日上午九點半


此信是1961年作者在滿洲里旅途中寫給女兒葉至美的,信中寫了自己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內容雖然簡明扼要,但讀來并不覺乏味枯燥。寫到哈爾濱兒童樂園,作者寫了園中兒童鐵路由少先隊員司職的新奇,并聯想到“寧寧”一定大感興趣;寫到呼倫池,作者不僅描寫了呼倫池的大致特征,還提到了冬季的鑿冰捕魚,另外看人騎馬、游泳等讓呼倫池的形象生動起來。這些都是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值得注意的,避免把文章寫成流水賬。另外作者在信得末尾提到了廣播臺約稿的事情,并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這幾句話看似無意,但它啟示我們,寫作之難在于文字能打動人心,要把寫作當成一件高尚的事情來做。


三、與孫女小沫書


小沫:

兩篇文稿昨天到,比你那封信遲兩天。兩篇都看過了,你媽和大奎也看了,今天寄去給你爸爸看。兩篇都很好,我尤其贊賞提意見的那篇。發言稿從第二段起,都舉具體事例加以發揮,這就有總結經驗的意思。“紅哨兵”的作用似乎還說得不怎么透,這不是作文技能的問題,是實際體會還不太深的問題。今后繼續堅持“紅哨兵”活動,認真做去,絕不放松,幾個月之后,談起來一定會更加透徹和充實。提意見的那篇所提四項,興修水利,種樹,整修道路,舉辦科學實驗站,項項都是切要的事情,我真高興你能見到這些。尤其可喜的,你考慮這此都跟當前的形勢和你們農場的實況相結合,而所提的辦法又特別注意于群眾路線。這足見你真的有進步。

你叫我修改,我不改了,因為改起來無非瑣屑的字句斟酌,不太關重要,而我可要感覺累。現在給你總說幾句。說話寫東西都要求精確簡潔,這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兒。你這兩篇,話都嫌其繁,尤其是那篇發言稿。比較長的句子,有幾處有前后欠照應的毛病。寫好了再念幾遍,繁復的地方,欠照應的地方,自己都能檢查出來。

……

圣陶 五月六日上午十點半


這封給孫女葉小沫的信寫于1969年。當時在黑龍江一個農場工作學習的葉小沫先生給爺爺葉圣陶寄回來兩份材料,一份是給所在農場提的建議,一封是自己的發言稿。葉圣陶老先生在回信中對孫女取得的進步給了很高的評價,對于文字中存在的問題也提出明確的建議。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當寫作陷入困境,不知道該從哪開始,很多時候其實是我們的思考出了問題,而不是寫作技巧的問題。所以在寫作之前,要就要寫的內容作充分的了解分析,深入進行思考,理一個清晰的思路,這樣才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最后小編以葉圣陶老先生的一段話結尾,謝謝大家!

 

“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識字,都要練習寫作,并不是為了給自己捐上一個“讀書人”或者“文學家”的頭銜,只是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見豐富,更見充實。”

——葉圣陶

 

(文中書信選于《葉圣陶集》,文中省略號部分因篇幅原因略,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