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牛霄霖,1998年8月出生,山東威海一中實驗部高二學(xué)生。任校學(xué)生會宣傳部部長。8歲開始發(fā)表習(xí)作,迄今已在報刊發(fā)表作品34篇。參加國家、省、市各類征文比賽先后獲獎13次,2015年7月在第八屆“文心雕龍杯”校園文學(xué)寫作大賽中被評為“全國十佳校園文學(xué)小作家”。
﹥﹥寫作感言
我曾佇立于落英繽紛的夾岸,聞漁舟唱晚,覽斜陽落日;我曾流連于荒郊野外,聞野花芬芳,嘆生命頑強;我曾徜徉于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望滾滾車流,悟時事滄桑。我希望走遍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以嬰兒般的眼睛去觀察,以純凈的心靈去感悟,在某種神秘力量的感召下,與這個世界欣喜相逢,交融對話,我手寫我心。那神秘的力量便是寫作。在寫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我喜歡。
﹥﹥作品選萃
小城之秋
這就是小城的秋天。在熱鬧火辣的夏意黯然退去時,它便悠悠地從天際降臨,來得清,來得靜。它慵懶地躺在生意盎然的草坪上,手持畫筆,用不了幾天,世界便被點染成一片絢爛紛飛的金色,它穿過每一條街,覽過每一條巷,在這越來越濃的秋意中,生命在走向成熟。
那樣平靜,又那樣高昂;那樣淡然,又那樣濃烈。
陣陣秋風(fēng)一來,便是落葉繽紛之時。夕陽西下,冷風(fēng)過處,空氣中便漾開層層漣漪,樹枝便依風(fēng)而舞,枯黃的樹葉似蝴蝶翩然飄落,它們歡愉地打著旋兒,哼著歌兒,在生命之火行將熄滅之時,尚能忘卻平素所遭受的暴風(fēng)驟雨“千磨萬擊”的打擊,把生命的葬禮演繹成一段流芳的歌舞,正如粼粼水波靜如鏡,又如處處笛聲清似泉,實在是需要超然物外的生命態(tài)度的。撿起一片脈絡(luò)清晰的落葉,我看到了小城之秋走過的絲絲足跡。
陰沉的天幕下,秋風(fēng)拍打著窗戶,雨點便和著風(fēng)聲悄然而至。并不似夏天的雨點那樣擲地有聲,只是絲絲細(xì)線不絕于縷。在城郊干涸的田地里,麥苗竭力矯首,接受甘霖的饋贈;蘿卜的葉子也一改無精打采的樣子,變活了,綠得耀眼,綠得厚重;田邊上的一口老井似乎看到了青春的影子,拼命吮吸,便充盈起來,豐潤起來。城里公園里的盛開著的各色菊花就像一群朝氣蓬勃的大學(xué)生,佇立于天地之間,接受秋雨的洗禮,傲然大笑,顯示出“一覽眾山小”的霸王氣殤。
所有的生命都被一場秋雨激活了,滋潤了。雖然雨后的曠野寂然無聲,但若是立于田上高壟,你依然可以感受到秋日的生命在吶喊,在狂嘯……
此時,最富有詩意的地方便是林蔭小道了。傍晚,夕陽的余暉下,人們?nèi)齼蓛甚獠接诖恕S腥颂兆碛?/span>“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秋色,有人融于美景成風(fēng)景。我和著秋的步伐,凝視著地上的一片片落葉,見證著一次次生命的別離,走得很慢很淡,盡管“凋落的曾經(jīng)那么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但我依然在心里對自己說:“對于未來的路,我們未曾退縮;對于高質(zhì)量的生命,我們?nèi)匀粺崆凶非蟆!贬溽嘣谛〕侵锢铮翌I(lǐng)悟著秋的真諦。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似乎早已被人們當(dāng)做一種抒發(fā)抑郁寄托憂思的象征了,但是“我言秋日勝春朝”。這不僅是一場生命的葬禮,更是一次浴火重生的涅槃;這不僅是淡然平靜的心路歷程,更是激人奮進(jìn)的神奇力量。
不言不語,卻在寧靜中傳遞給你生命的啟迪。這就是小城之秋。
尋 根
大國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唯我華夏,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輝。
——題記
我曾佇立于落英繽紛的夾岸,聞漁舟唱晚,覽斜陽落日。千年古樹的根系亦如清晰脈絡(luò),綿延生長,吟著首首華美卻傷感的詩,誦著段段恢弘也凄迷的史……那根也厚重,承的是中華千年史;那根也雄渾,載的是才子萬古情。
我執(zhí)著地尋覓文明之根,彌望的便是誘人的美景:但見皎潔月華照松間,汩汩清泉流石上,是誰家浣女的笑聲,穿過這層層竹林,又是誰家的漁舟,驚動了蓮葉,劃破了月夜?香爐生紫煙,鳥鳴春澗中,讓人留戀忘返。然安史之亂幕后的陰險狡詐,激起了千萬志士同仇敵愾的情愫。一壺酒,一腔情,一聲號角,一隊人馬,不求功名,不為利祿。報君黃金臺上意,怎敢不提攜玉龍為君死?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岌岌可危之大唐轟然倒塌,也不過是過眼煙云,一片悲哀,一路嘆惋,根須似在抖動,但依然綿延。憂國憂民,家國情懷,隨著唐詩在一代一代華夏兒女的血液中流淌……
順著曲曲折折的根系,便看到人比黃花瘦的易安劃船湖心,思君亡國之痛怎能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沒有國,哪有家?
也記得含冤臨死的竇娥灼灼之目光充滿了對封建勢力的憤恨,血濺白綾,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竇娥之怨,永遠(yuǎn)不會被歷史轟鳴的車輪碾壓。反抗壓迫、懲治邪惡、伸張正義、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深深地植根于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心中。伏案桌前,十年耕耘,是誰的一把辛酸淚,浸透了滿紙荒唐言?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rèn)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本《紅樓夢》,承載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全部文化。
原釀美酒般沁人心脾,高昂樂曲般震懾人心。加減乘除,算不盡悠悠文化的綿延;詩詞歌賦,詠不完民族之根的遒勁!
時過境未遷,詩仙詩圣輕裘絞帶的塑像仍受人膜拜,四大名著的稱謂仍叫作經(jīng)典。可為何繼承中華文化、延伸民族之根的歷史責(zé)任已少有人擔(dān)當(dāng)?從何時起,專家學(xué)者們熱衷于急功近利而不再醉心于文化傳承?從何時起,國人以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為榮卻視民族文化為糟粕?從何時起,中小學(xué)語文課本中的文言經(jīng)典、古詩詞被一刪再刪? 從何時起,悠悠文明已合不上時代前進(jìn)的節(jié)拍,追趕不上鳶飛戾天者的鴻鵠之志?
曾經(jīng)遒勁的民族之根系啊,因久未得到滋養(yǎng)而日趨孱弱。你只是嘆息。夾岸高聳云端的大廈幾乎壓斷了你的身軀,江上高科技裝備的游艇的尖叫蓋過了你的嘆息,遠(yuǎn)處光怪迷離的霓虹燈讓你夜夜無眠,燈紅酒綠中你迸發(fā)出最后一絲力量在吶喊:“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你希望,你的吶喊能留住行色匆匆的人們;你期待,你雄壯的臂膀能擁抱滄桑的中華大地。
在充斥著欲望的目光中,在洋溢著浮華的燈光中,你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面龐愈發(fā)蒼白,從干裂的嘴唇中滑出游絲般的囈語:“愿文明圣火,千古未絕!”
在落英繽紛的夾岸,我徘徊、尋覓、沉思。易中天的話在耳邊回響: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女媧造的,何以證明身上流著炎黃的血?周公孔子怎樣影響著我的言行,漢唐雄風(fēng)又如何塑造了我的魂魄?我的祖先到底跟我說了些什么,便從此烙上了中國印,有了不可改變的中國心?是什么在引導(dǎo)著我們的步伐,又是什么在頑強地支持和維系著這古老的中華文明?啊,文明有根,中華有魂!孝悌、忠信、禮儀、廉恥是中華文明的DNA。尊重中華文化,傳承文化血脈,弘揚傳統(tǒng)文化,是我中國少年之責(zé)任也!只有每一個中國少年做有根的中國人,中華民族才會有強大的凝聚力,才會眾志成城,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