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文心研學:領略恢宏的故宮,探秘中國科技館

     發(fā)布日期: 2019-09-24



721日,文心雕龍綜合實踐研學營的全體營員一起探尋故宮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并參觀了中國科技館。營員們與歷史、科技親密接觸,在參觀娛樂的同時獲取了歷史與科學知識,激發(fā)了學習探究的熱情。大家紛紛表示,研學讓他們開闊了視野,開闊了思維,并體驗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


故宮的文化底蘊熠熠生輝


在故宮,一個組員同帶隊老師說:“老師,外國人為什么都來故宮旅游啊?他們都帶翻譯嗎?”

我認為,這個問題十分可笑。煌煌五千年,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人類文明注入了活力。其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文化,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化亦是如此,它具有應對挑戰(zhàn)、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故宮也代表了一種已經(jīng)逝去的文化,無論在哪種意義上來看,故宮所積淀的深厚的文化底蘊都熠熠生輝。

而在世界文化方面,它具有多樣性,因此中華文化在其中占了重要地位,在與世界的交流互鑒中發(fā)展。而世界文明也在汲取中華文明的營養(yǎng)后更加豐富,二者密不可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故宮在歷史長河中對世界建筑文化遺產(chǎn)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外友人也在學習漢語、穿漢服,這已成為一種潮流,漢語被廣泛學習使用,在彰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顯示出我國強大的國力。所以部分外國友人不需要帶翻譯,剩余則需要。

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多接觸、體驗和認識中華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接收中國文化的熏陶。當然,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欣賞物件的精美更應該領略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為人類社會發(fā)展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做全面發(fā)展的中學生,根據(jù)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我們要有人文底蘊、人文情懷,有責任擔當、國家認同感和國際理解。在不斷地自我提升中,實現(xiàn)一定的社會價值。

我用一首詩來表達我的研學感想:


 行香子·首都


  人繞故宮,湖滿蟹島。倚熱風,豪興游哉。帝都萬里,收盡夏囂。有人面紅,卷云白,宮瓦黃。

  遠遠天安,隱隱會堂。行千米,科學館旁。偶然得幸,欲步國監(jiān)。正風聲颯,鳥聲脆,書聲朗。


(劉  丹,筆名:蘇青鳶,山西省中陽縣寧興學校。)



故宮 11班高藝旋.jpg


  

故宮、天安,對于這個北京孩子來說,它們太過于熟悉了。導游喋喋不休的陳詞濫調(diào),混著擁擠中的汗臭和喧鬧聲,讓這座紫禁城最后的一點莊重如同初春時的小雪,還未在我心中落地便消融了。

逼近大暑,或許是累于行路,或許是受不住日頭,?或許是不想再看到一張張冒著汗的疲倦、焦慮的臉,我席地而坐。坐下去之后,故宮就沒有高大的紅墻,沒有泛光的琉璃瓦,人潮去掉了臉和身子、聲音和氣味,只留下了青石鋪就的新路上踏過一雙雙腳,有的腳纖細、瑩白,新作的紅指甲反射著太陽的亮光,年輕而鮮活;有的腳厚重又粗糙,青筋暴起在寬闊的腳背上,腳趾微微上突,從邊緣就能看到老繭,皺紋密布,蒼老沉重;稍微一抬頭,能看到嬰兒?孩子的小腳,細嫩、小巧,自然的舒展。而更多的,是包在鞋的腳,看不真切的腳,它們大小不一,各有各的樣子,絕少相同。

觀察著匆匆的腳步中猜測著主人的年齡和整體形象,猜測完再抬頭印正,對錯不論。總之,腳的顏色和特點大多同主人的年齡相關,在我所能看到的腳中,腳的美貌’程度往往也和鞋的價格掛勾,不過特例也是有的。我也看到了有年輕的腳干裂脫皮,像碎了又再補起來的瓷碗,紋路錯橫。甚至于,有人的腳,只是兩只空茫茫的褲管,像過熟之后的軟香焦晃悠在空中。這些千奇百怪的腳,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在向前,無論腳步的快慢、輕重,無論腳的美丑、大小、顏色、年齡。數(shù)不清的腳掠過,我的視線還來不及捕捉,就匆匆從我眼前流過了。沒有哪只腳,為我的視線停留。它們奔騰著涌向更遠處,壯闊得如同生命的姿態(tài)。

我不知道這腳潮中任何一只腳從何處來,又將去向何方;我不知道它們行走的目的與與向,我能做的,就只有靜靜地看著它們流走,完成未曾開始就已經(jīng)結束了的相逢。這些腳步不為我的視線所停留,這些腳步同樣不曾為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停留,這些腳步不為那些人類文明閃耀的時刻停留,這些腳步也不為那些痛苦、不甘、絕望停留,它們不為任何的事物停留。

這流動的腳潮,正如世間萬物的生命的流動,每一個個體,都被裹挾著向前。我們不能停留,也無法停留。在生命無止境的前進中,我們就好像一朵朵浪花,偶爾微笑著點頭示意,旋即又消失在人海里。

?燦燦的陽光下,我恍然間有了一種奇妙的孤獨感。這種孤獨在遠古,現(xiàn)在,和未來之間流轉;在我和故宮,還有身邊的每個人之間流轉。每個人生來都是一座孤島,獨自漂流。


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qū) 趙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