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第十一屆“文心雕龍杯”大賽召開第二次評審工作會議

     發布日期: 2019-07-25

2018年5月29日,第十一屆“文心雕龍杯”全國校園文學藝術大賽第二次評審工作會議在光明日報社光明網會議室舉行。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詩歌評論家、大賽組委會主任吳思敬,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專家、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張鵬舉,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光明網總編輯楊谷,光明日報社文藝部副主任李宏偉,光明日報高級編輯、著名作家彭程,著名詩人、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洪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秘書長、詩人王世龍,光明網總編輯助理吳叢叢,以及光明日報社文藝部、光明網有關編輯記者,大賽組委會工作人員出席了會議。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副會長、大賽組委會秘書長張澤介紹了“文心雕龍杯”大賽組稿程序、評價標準、初評情況。大賽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與光明日報社文藝部、光明網聯合舉辦,成為主辦單位級別很高的校園賽事。大賽由文學專家、作家、教授、特級教師組成的陣容強大的評委隊伍,保證了大賽宗旨理念與大賽任務的實施;大賽組織規范,有完善的章程,評審程序嚴謹、公平、公正;參賽對象從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到大學生,參賽的學校達到千余所,收到推薦稿件數量78000余份。

陸先高在聽取了大賽工作匯報后,對組委會高度的責任感和認真的工作態度給予充分肯定與鼓勵。他說,文字最具有價值和張力,文字作品永遠是價值原點。此次大賽的主辦,彌補了光明日報光明網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空白。為學校文化服務,是我們的出發點和初衷。他對以后的合作和發展提出了建議和要求,期望進一步總結經驗,雙方共同努力,發揮資源優勢,積極為學校服務,要辦成具有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年度品牌盛事。

吳思敬對本屆大賽設立了大學生組給予高度贊揚,他舉例說明,當年清華大學中文系成立不久,首屆征文比賽,報名爆棚。這說明大學中有很多喜愛文學的學生。而我們將文學大賽深入到大學中,這對我們培養未來的文學隊伍大有益處。本屆大賽的主辦方是強強聯合,校園文學文委員會對中小學教育研究得深入,有學校資源優勢,光明日報社、光明網提供了全國最高的媒體平臺,適應新時代文化教育發展需求。一個學生的作品能夠獲獎,能在《光明日報》上發表,對他未來的影響很大。

彭程以一篇稿件為例,詳細地進行了剖析,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他指出,寫文章的前提是準確,準確之上是生動。從語言表達、布局謀篇中可見作者的洞察力與思維,而從一篇文章就能看出當下孩子們寫作所達到的水準。大賽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他的成長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希望大賽越辦越好,催生出新時代的作家。

洪燭以1980年代自己因為文學創作突出而破格升入武漢大學為例,暢談了個人頗具文學傳奇色彩的成長經歷,說明文學是勵志的,是助人成長的。大賽和學校教學緊密結合,帶動了校園文化發展,推生了新鮮作品、推舉了青少年作者、創造著學生時期的成長故事,大賽的影響是巨大的。

張鵬舉認為大賽由光明日報、光明網參與主辦,更具有引導的意義。他說,從參賽作品看,應試教育的痕跡是難以避免的,套路作文模式成了普遍現象,我們面對這些問題要有所作為。舉辦一項高規格的大賽,正是要通過正確的理念加以引導,讓學生知道寫作要有思想,要具備文學素養。文學教育是個系統工程,我們的任務任重道遠。

在評審稿件中,評委們既尊重學生的寫作實際,又高屋建瓴地進行分析,肯定學生作文的長處,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對有些作品進行了點評。獲獎優秀作品除了在光明網推送外,還將在光明日報文藝副刊發表。

評審工作會議由王世龍主持。

 

                        (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