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熟悉的地方也有好風景”為題創作,或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自擬題目,文體不限。
之所以設計這個題目,主要是因為我們在評閱初賽作品時的一些感受,我們發現很多學生比較喜歡寫自己旅游的經歷,寫對于陌生環境的感受,北方的學生寫在江南煙雨中的古鎮,而南方學生則一心向往大漠黃沙的壯麗。這種現象自然有其原因,人們總說,熟悉的地方沒有好風景,每天生活于其中的環境,就算再美,常常也會因為太熟悉而失去吸引力,熟視無睹。而對于陌生的環境,因為新奇而產生震撼,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章中表現這種經歷是很自然的事情。以記述行旅過程為主要內容的佳作也不勝枚舉。
但這并不是文學寫作的真正范式,陌生的景物固然可以讓我們得到新鮮的體驗,但要想表現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常常還是需要比較深入的了解和觀察,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大作家都只寫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的原因,例如路遙、賈平凹、陳忠實寫黃土高原的生活,老舍、鄧友梅、劉紹棠表現北京的地方特色,沈從文離不開他的湘西,莫言離不開他的高密。只有真正熟悉的地方,才能寫出它的靈魂。
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存在著如何感受、如何表達的問題,我們的看法,一個是要增加對自己周圍生活的觀察和了解,知道周圍有哪些景物,哪些人物,哪些故事,另一個是要學會選擇角度,在一定的背景下來觀察周圍的景物和人物,才能有令人心動的感受,就像是在照相機的取景框里觀看風景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風景”不一定是山河草木,人物故事同樣也可以構成風景的。
2. 閱讀下面的文字,以“季節的歌”為題創作(或自擬題目),文體不限。
是以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氣清,陰沉之志遠;霰雪無垠,矜肅之慮深;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況清風與明月同夜,白日與春林共朝哉!《文心雕龍?物色》
這個題目本身可以看成是命題作文,如果按照給定的題目“季節的歌”,可以有幾種寫法,一個是寫真實的四季,表現四季的景物,四季中人的活動;一個是用季節來比喻人生的不同階段,側重寫人生的四季,寫不同年齡的人生;一個是引用真實的歌曲來充當文章的線索,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歌;一個是表現不同的季節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況味。
應該說,即使看不懂所給的材料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符合題意的好文章。而材料的意圖,則是給學生一些更具體的提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分別可以觸發人們不同的情懷和感受,每個季節的風物不同,人們的心理也不一樣。“情以物遷,辭以情發。”這是文章創作的基本規律。而有一些事物如落葉、蟲鳴,如清風明月、白日春林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這些風物和情感的融合,就是最美的文章。
就文體來說,這個題目雖然很多人會寫成寫景散文,實際上寫成敘事文、議論文也無不可。寫成詩歌自然也是十分容易的事。
3. 游戲是人類的天性,在人的成長歷程中,游戲從來不會缺席。然而近年來電子游戲成癮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最近,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游戲成癮”列為疾病,納入醫療體系。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好玩的游戲?以“游戲啊,游戲”為題創作(或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自擬題目),文體不限。
設計這個題目的初衷是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從實際生活中尋找寫作的題材。游戲成癮的問題已經成了當今影響青少年成長的大問題。現在的中學生沒有玩過電子游戲的估計極少極少,有的孩子甚至會沉溺于游戲之中。但是估計很少有人(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會思考一下,游戲的本質是什么?電子游戲到底哪些地方吸引了孩子使他們入迷?除了電子游戲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更為健康的游戲方式?
我們期待學生們在寫這個題目的時候,能夠相對集中地描述一兩個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游戲,同時最好能表現出對于電子游戲既愛又恨的感情(如題面所顯示的那樣),如果能敘述自己(或別人)如何沉溺于游戲的過程或擺脫游戲影響的過程,當然也是可以接受的。
從文體上看,這個題目的自由度較大,學生可以寫成記敘文(記述自己玩游戲的經歷,描述某個游戲的內容),也可以寫成議論文(分析游戲的利弊,游戲成癮的原因),詩歌、劇本等其他形式也都是比較容易構思的體裁形式。
橘子燦爛
山東省壽光現代中學高二 鄭曉敏
我一點兒也不喜歡這個城市。
高樓聳立,無數的人戴著厚重的面具在它們腳下卑微地活著。沒有人會對你笑,所有人都是陌生人。我總是在某個大樓下停下車,拿出不知道經過了多少人手的飯菜,然后抬頭看著輝煌的高樓。
——要是地震多好,我們一起消失。
但我一點兒也不能離開這兒。
因為我和這座城市只有彼此。無數個夜,被差評帶走獎金的我坐在路旁,它便會為我點上盞路燈。
兜里失水皺縮的橘子一點兒也不好吃,卻能滋潤我喑啞的嗓子。我的貓也會得到這橘子皮的滋潤。我知道,它很孤獨,它像我一樣孤獨。
每當我穿梭于大街小巷,每當我敲開冷冰冰的門,每當我迎上一張又一張沒有表情的臉,我知道,它都與我同在。我那么熟悉它,正如熟悉我的四肢與軀干。我感謝它,即使沒有一處美景,即使冰冷如舊,我仍感謝它陪我度過的每一個夜晚,與我分享每一顆橘子。
下雨了,是你被我的這番表白感動了嗎?別哭了,你一哭,我的膝蓋就鉆心的痛。怪我?還不是冬日里你呼出的風太冷了。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樓,灰蒙蒙的行人,灰蒙蒙的我。一切都是灰蒙蒙的,雨天的訂單格外的多,我的心跳躍著,我的膝蓋也跳躍著。
一個小姑娘訂了份麻辣燙,備注里讓我小心些,我忍著那擾人的疼痛,敲開了這一扇冰冷的門。
“來了,沒淋著吧?”
廢話,這么大的雨,你試試?“您的外賣,記得五星好評啊!”
“你等等哈!”
我靠著門框,靠著永遠在我身邊的朋友。小姑娘就是事情多,還虛偽地問候我,不就是怕自己的飯到不了嗎?
小姑娘回來了,手里拎了一個袋子。灰蒙蒙的袋子里什么也看不清。她遞給我,我沒有再說一句話,下樓。
我已經猜到了,又是一個宅女下雨天讓我把垃圾帶下樓。沒什么好說的,為了好評,為了我的獎金。
樓外還是灰蒙蒙的,看著有點兒遠的垃圾箱,我皺了皺眉,唉,還真是懶啊。你懶,我也懶!
我瞄準十幾米遠的垃圾箱,將袋子扔了出去。滾吧,滾吧,憑什么你們享福我受罪,憑什么你們幸福我只自己一人?我用盡全力,隨袋子落下的,還有溫熱的液體。
砰!
爽!
等等,那是,什么?
灰蒙蒙的背景仿佛被點亮了。那么燦爛明亮,那么討厭,那袋子里竟滾出了幾顆橘子,隔著灰蒙蒙的雨幕,那橘子竟如此好看,如此燦爛。
叮——。
手機提示音響起,我胡亂抹了把眼睛,急忙掏出手機看,“雨這么大,辛苦外賣小哥了,橘子是我家鄉特產,送給小哥潤嗓子,五星好評!”
我沖向那燦爛的光,那溫暖又美好的光,我從骯臟的桶里救出了它們,雨水沖刷著橘子,也沖刷著我。從未想過,垃圾桶旁竟有如此風景。城市,我熟悉的朋友,竟能如此溫暖。
冰冷的雨在臉上胡亂地拍,我掰開那沒有污泥的橘子,甘甜的汁水滋潤了我的嗓子。心中涌上從未有過的暖流。我知道,這雨,終會停的。雨過天晴后,我會重獲新生。一如洗滌后輝煌的琉璃,一如,染滿污泥仍舊甘甜的橘子。
突然覺得這個城市,其實并不那么冰冷。
點評:
這篇文章選擇的題目是“熟悉的地方也有好風景”,但作者另辟蹊徑,從兩個方面出新,一個是以“動人的故事”來理解“風景”,另一個是選取了快遞員的視角來看城市這個他“熟悉的地方”。這種做法有點“偏題”的風險,好在評委們最后還是十分一致地接受了它。
作者對生活細節的把握十分到位,人物的心理、語言等描寫都十分真實自然,貼近生活,尤其是故事的核心情節的設計,既出人意外,又合情合理,充滿人情味兒,就是這樣看似熟悉的場景中所透露出來的人性之美,讓冰冷的城市有了溫度。
那一支春天的歌
陜西省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初二 劉心泉
春雨,春花,鶯婉啼。
如花針般的細雨略裹挾著濕潤的鳳,沙沙而鳴,潤澤萬物。鄉間的小路旁,新葉嬌俏,些許綠意被揉進眼波里,野花遍布。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姥爺是個閑不下來的種田人,待朔風悄逝,東風歸來;待綠意綿長,暖風輕拂,姥爺便扛起鋤頭,開始這一年之始的勞動。勤歌謂,春耕。
土地解開堅硬的封鎖,春雨過后,空氣中浸潤著泥土的芬芳。黑褐色的土地下似乎蘊藏著一股力量,忽然間,“咕嚕嚕”的一聲,新生的小嫩芽破土而出,然后有些不穩地搖搖身子,“沙拉——”,殘留于新葉上的零碎泥土便被灑落到地上。
我小心翼翼地踏上這片土地,剛進去,腳下倏忽地一陷,我笑了笑——果然是沃土!彼時,姥爺早已踏入地里,揮著鋤頭翻地。一條白色的汗巾搭在姥爺的肩膀上,他側著陽光站,半邊兒的臉隱在陰影里,初生的太陽為姥爺的周身打上了一圈淡淡的金黃色光暈。此時的原野間只有姥爺一人用鋤頭翻地的聲音,靜謐得使人沉醉。
不一會兒,整片土地就已經是高高低低起伏有致,他沖我招手,讓我把白色的麻袋拿來。姥爺說,那些是種子。這下,從整片田地的最邊緣開始撒種。
我跟在姥爺身后,他撒左邊,我撒右邊。我學著姥爺的樣子,微弓著腰,單手垂下,一次撒下三五粒種子,一步撒一次,種子是黑色的,比綠豆要稍大些,像是為了與土地區別開來,種子落入土地中有的還會頑皮地跳起,手舞足蹈一番,才回到新住處安居。
陽光轉烈,姥爺比我下地早些,已然是汗流浹背,白色的汗水順著姥爺棱角分明的臉滑下,“叮”得一聲,墜入泥土。他愿用汗水澆灌生命,用勤勞來換取佳肴。
這是勤歌,更是春歌。
不過十分鐘,我便有些乏了,我撐著腰緩緩站起身,微閉著眼,細聽春之音。
“啾啾”,“嘰喳”,那是歸來的鳥兒歡快的啼鳴;“沙沙”,“沙沙”,那是道路旁依依楊柳纖枝相觸的聲音;“嘀噠”,那是雨后未開的小水滴,墜入近處水洼中的聲音,“嘩啦”,那是路旁的太陽花,葉片張開剎那間的破風聲。
新燕銜泥,啁啾而鳴……
這是生命之歌,更是春歌。
再張開燕,是因為我聽見了姥姥喚我的聲音。我叫了姥爺,歸家。
喝著如歌如夢般,姥姥呼喚的聲音,姥爺扛起鋤頭,和我一起,踏上羊腸小道,踏上回家的路。
姥爺結束了一上午的耕作,心情明朗地哼起了悠長嘹亮的信天游:
“我低頭,向山溝,追逐流逝的歲月,風沙茫茫漫山谷,不見我的童年……”歌聲蕩漾在我的心間,濺起層層漣漪。
遠處望去,群山之上,天使久違的深深淺淺的藍。道路盡頭,依稀辨得家中的四合小院上,炊煙裊裊,模糊了青藍色的天邊。
縱使梵高的畫筆,也描不盡著無限的春意;縱是絲竹八音,也奏不出這生機與活力。
一介布衣,躬耕田間;
萬物復蘇,朝氣蓬勃;
生命輪回,春之伊始。
原來,這就是春天的歌,是屬于勤勞者的歌,是屬于世間的生命的歌。
點評:
這篇文章選的題目是“季節的歌”,和很多同學泛泛寫四季之美不同,本文只寫了春天,寫了春天里打動人心的旋律:所謂勤勞之歌、生命之歌。這樣寫,因為話題集中,就能夠寫得比較深入,寫出感覺。更重要的是,這篇文章很好地揭示了我們心目中“歌”的本質所在——那是真情的流露,是生命的律動。所有與自然的呼應,對人生的感喟,都是季節的歌。
游戲小史
山東省鄒城市第二中學高一 王新茹
公元2007年,我五歲。
那時候的我,剛上幼兒園,在幼兒園里認識了好多小朋友,那時候的游戲,是過家家、跳房子的天下。每天幼兒園放了學,我們幾個小朋友總聚在一起,玩起過家家,我是這個“家”里的媽媽,你是“家”里的爸爸,她是“家”里的妹妹,他是“家”里的哥哥。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身份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現在看起來好幼稚,但在那時,卻是最快樂的事情。
還有跳房子。跳房子是每次回老家必玩的一個游戲,因為我從小出生在城里,成長也在城里,城里不像鄉下有那么多泥土地,在城里玩跳房子不如在鄉下玩方便。所以沒事總嚷著回老家,而且回了老家還不愿意回來。那時候爸爸媽媽總嚇唬我說:“你不走,我們就不要你了,把你扔在爺爺奶奶家。”我巴不得聽見這句話呢,高興地歡送爸爸媽媽:“好啊好啊,你們快走吧。”然后,他們只能無可奈何地把我留在老家,自己走。
拿著小木棍,在地上畫出“房子”,再加上“房頂”作為終點,用不同的姿勢跳,或比賽時間長短,玩法多樣,樂趣無窮。
那是的游戲,簡單淳樸,不成癮。
公元2011年,我9歲。
家里配上了電腦,開了網,從此便開始了“網癮少女”的時代。那時候,迷上了QQ游戲,連連看啊,對對碰啊,都是我愛玩的,不只我,爸爸媽媽也喜歡。每天為了爭電腦前的那一席之地,一家三口便開始了“網癮少女”與“網癮父母”的斗爭,爭個好久才能爭到那個位置,但爭到位子也并不高興,因為你還要聽那兩人在你旁邊絮絮叨叨、指指點點:“誒誒誒,那個那個熊貓和猴子換一下……誒,不對不對,這樣換……哈哈你輸了吧……”聽著這兩人3D立體環繞音在你耳邊“飄蕩”,搶到位子也不高興。
而且,好像有點兒上癮了……每次走在街上,看見兩個衣服顏色一樣的人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他倆一樣,消掉!”媽呀!真的是瘋魔了!
公元2016年,我14歲。
哈哈,終于有手機啦!下個游戲來玩玩。那時候王者榮耀正火,下載一個試試吧。
沒想到啊沒想到,一發而不可收拾。太好玩啦!入了王者坑,其它的都是路人!魯班七號、莊周、王昭君是我最喜歡的英雄(因為我菜,李白、宮本武藏等等特厲害的英雄根本玩不動),每次玩,都情不自禁地學游戲里英雄說話,像“first blood”等等這樣的英語單詞也記得特別清楚。玩游戲時炮打別人的感覺……真爽!
這樣的游戲真的太讓人上癮了啊!和朋友一起開黑也真讓人上癮每次和朋友一起去逛公園,總會說一句:“小心草叢!可能有敵人!”唉,真的是瘋魔了!
公元2018年,我16歲。
絕地求生火熱上線,全國上下都在說一句話:“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這個游戲,就是把你空投到一個孤獨的小島上,通過撿物資、打死別人來求生。我玩過幾次,還是更喜歡王者榮耀,但就周圍同學來看,似乎他們更喜歡“吃雞”,王者漸漸失寵。
現在學業繁重,但一直小休大休總聽見有同學在約著一塊去“吃雞”。說來也好笑,有同學說他在看《紅海行動》時,那些槍支彈藥的名稱他能脫口而出,就是因為玩游戲玩的。天啊!這得多迷才能知道這么清楚!
現在是網絡爆炸的時代,網游、手游無數,各有歌特色,各有各吸引人之處,“游戲成癮”在現今也很常見,但小癮無礙,大癮成疾,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成大癮,不要讓游戲阻礙了我們的進步,不要讓大把青春浪費在游戲上。
點評:
這篇文章以時間的順序,記錄了自己從小到大玩過的游戲,小時候玩的是“過家家”“跳房子”之類的活動游戲,慢慢長大之后玩的是簡單的電子游戲,到后來玩的是手機游戲、大型的網絡游戲。這可以說代表了近年來游戲發展的歷程,以“史”稱之,并不為過。
文章最值得稱賞的是其語言的自然活潑、富有生活氣息,簡單幾句話,就可以交代清楚每個游戲的特點,玩家的樂此不疲的癡迷狀態也躍然紙上。這需要天才,也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應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