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小史
王新茹(山東省鄒城市第二中學高一)
公元2007年,我五歲。
那時候的我,剛上幼兒園,在幼兒園里認識了好多小朋友,那時候的游戲,是過家家、跳房子的天下。每天幼兒園放了學,我們幾個小朋友總聚在一起,玩起過家家,我是這個“家”里的媽媽,你是“家”里的爸爸,她是“家”里的妹妹,他是“家”里的哥哥。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身份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現在看起來好幼稚,但在那時,卻是最快樂的事情。
還有跳房子。跳房子是每次回老家必玩的一個游戲,因為我從小出生在城里,成長也在城里,城里不像鄉下有那么多泥土地,在城里玩跳房子不如在鄉下玩方便。所以我沒事總嚷著回老家,而且回了老家還不愿意回來。那時候爸爸媽媽總嚇唬我說:“你不走,我們就不要你了,把你扔在爺爺奶奶家。”我巴不得聽見這句話呢,高興地歡送爸爸媽媽:“好啊好啊,你們快走吧。”然后,他們只能無可奈何地把我留在老家,自己走。
拿著小木棍,在地上畫出“房子”,再加上“房頂”作為終點,用不同的姿勢跳,或比賽時間長短,玩法多樣,樂趣無窮。
那時的游戲,簡單淳樸,不成癮。
公元2011年,我9歲。
家里配上了電腦,開了網,從此便開始了“網癮少女”的時代。那時候,迷上了QQ游戲,連連看啊,對對碰啊,都是我愛玩的,不只我,爸爸媽媽也喜歡。每天為了爭電腦前的那一席之地,一家三口便開始了“網癮少女”與“網癮父母”的斗爭,爭個好久才能爭到那個位置,但爭到位子也并不高興,因為你還要聽那兩人在你旁邊絮絮叨叨、指指點點:“誒誒誒,那個那個熊貓和猴子換一下……誒,不對不對,這樣換……哈哈你輸了吧……”聽著這兩人3D立體環繞音在你耳邊“飄蕩”,搶到位子也不高興。
而且,好像有點兒上癮了……每次走在街上,看見兩個衣服顏色一樣的人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他倆一樣,消掉!”媽呀!真的是瘋魔了!
公元2016年,我14歲。
哈哈,終于有手機啦!下個游戲來玩玩。那時候王者榮耀正火,下載一個試試吧。
沒想到啊沒想到,一發而不可收拾。太好玩啦!入了王者坑,其它的都是路人!魯班七號、莊周、王昭君是我最喜歡的英雄(因為我菜,李白、宮本武藏等等特厲害的英雄根本玩不動),每次玩,都情不自禁地學游戲里英雄說話,像“first blood”等等這樣的英語單詞也記得特別清楚。玩游戲時炮打別人的感覺……真爽!
這樣的游戲真的太讓人上癮了啊!和朋友一起開黑也真讓人上癮每次和朋友一起去逛公園,總會說一句:“小心草叢!可能有敵人!”唉,真的是瘋魔了!
公元2018年,我16歲。
絕地求生火熱上線,全國上下都在說一句話:“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這個游戲,就是把你空投到一個孤獨的小島上,通過撿物資、打死別人來求生。我玩過幾次,還是更喜歡王者榮耀,但就周圍同學來看,似乎他們更喜歡“吃雞”,王者漸漸失寵。
現在學業繁重,但一直小休大休總聽見有同學在約著一塊去“吃雞”。說來也好笑,有同學說他在看《紅海行動》時,那些槍支彈藥的名稱他能脫口而出,就是因為玩游戲玩的。天啊!這得多迷才能知道這么清楚!
現在是網絡爆炸的時代,網游、手游無數,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吸引人之處,“游戲成癮”的現象在現今也很常見,但小癮無礙,大癮成疾,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成大癮,不要讓游戲阻礙了我們的進步,不要把大好青春浪費在游戲上。
【獲獎理由】
這篇文章以時間的順序,記錄了自己從小到大玩過的游戲,小時候玩的是“過家家”“跳房子”之類的活動游戲,慢慢長大之后玩的是簡單的電子游戲,到后來玩的是手機游戲、大型的網絡游戲。這可以說代表了近年來游戲發展的歷程,以“史”稱之,并不為過。文章最值得稱賞的是其語言的自然活潑、富有生活氣息,簡單幾句話,就可以交代清楚每個游戲的特點,玩家的樂此不疲的癡迷狀態也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