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張宇歌:那抹中國紅(十一屆文心雕龍杯征文一等獎)

     發布日期: 2019-04-29

那抹中國紅

張宇歌(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

“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

窗花飛上窗欞,讓喜慶的剪紙成為中國春節不可或缺的燦爛裝飾。

臘月開始,火紅的氣息便在空氣中彌漫。我佇立窗前,端詳著從集市買來的一沓剪紙,紅得艷麗的紙,鏤刻著兩條富麗堂皇的錦鯉,應該是出自最精湛的機械技藝,無可挑剔。

可我記憶中的剪紙不是這樣的!是靈動的,有生命的。

兒時的春節,總有一抹鮮亮的紅,在向陽的玻璃窗上燃燒著。奶奶手藝巧得很,每逢春節,便會剪出各式剪紙,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繽紛多姿的花開富貴,靈動傳神的喜鵲鬧梅……幅幅靈動,于隨意中見匠心灑脫。曾幾何時,冬日暖陽里,望見她靜靜地坐著剪。絳紅的剪刀,在火紅的紙邊上下飛舞。那時,因她的耳濡目染,那抹中國紅已經在我幼小的心中扎根。

此刻,我凝視窗間,深深感慨,曾經的那抹中國紅哪里去尋?

年初一,和父母逛千佛山廟會。遙見山腳一隅,被厚厚的人群圍著。不禁好奇,待走近時,沒有預料中的人聲鼎沸,竟是安靜得出奇。圍觀的人,面含微笑,目光專注。終于擠進那滿桌的燦紅,霎時點燃了我的眼眸——一個約莫四十歲的女子,纖細的手握一把銀白的剪刀。澄澈的冬陽下,銀光輕巧閃爍,翩翩飛舞的紅紙屑,像極花間舞蝶。身旁,已完成的各式剪紙,無論百蝶戀花還是踏雪尋梅,都透著勃勃生機。我心里一陣欣喜,心中的記憶悄然蘇醒。

我不禁蹲下身子仔細瞧,“我能試著剪剪嗎?”“可以啊。剪個什么呢?過年了,剪個福字吧!她迅速替我疊好紙,“仔細看好,只要你按著上邊的線剪,就能剪出福字。”我接過紅紙和剪刀,小心翼翼地剪起來,可這線長,那線短,有的彎,有的直,一番辛苦后,我的手里終于呈現了稚拙的福字。阿姨微笑著看著我的作品,輕輕放下手邊的活兒,平靜地對我說:“孩子,剪紙可是一門藝術,講究的是心平氣和,氣定神閑。”

她取出一張大紅紙,開剪道:“剪紙要先構思好,圓的如秋月,尖的如麥芒,方的如青磚,可不能馬虎。”女子不時換用小巧的刻刀,微蹙著眉,小心地鏤刻著。眼見冰冷的刻刀即將斬斷最后一線藕斷絲連的紅,卻將手腕靈巧地一扭,化險為夷。眨眼的功夫,一幅“魚躍龍門”便躍然紙上。“孩子,送給你!”好一個“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人群中漾起一片贊嘆,嫣紅的紙,映著女子的面龐,那一刻,她的淡定、從容印在我的心間。

美!我的心瞬間被她手間的這抹紅震懾住了。女子見我不說話,笑著對我說:“孩子,你喜歡剪紙是好事啊。我這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可現在剪紙的人越來越少了……不過孩子,你記住了,這些是祖宗傳下來的,丟不了!”

我緩緩回神,望著女子清澈如水的眼眸:“為什么?”

女子眼角微微上挑:“因為它們在這兒呢,丟不了的……”她指了指我的心口。“我的女兒,也喜歡這手藝,閑暇有工夫時,剪上幾幅,也栩栩如生呢!”一時間,我心中一下釋然。

回到家,小心地將剪紙貼在窗上,紅彤彤的“魚躍龍門”,瞬時溫暖靈動了整個廳堂。時光的潮,漫上晶瑩的窗,無論荊俗晉風,還是兒時如今,瀲滟的水波中,總有殷紅的影,凝聚成一顆寧靜的赤誠之心。

難忘那山腳一隅的風景,一把剪刀,幾張紅紙,目之所至,剪隨心移,是留在我心間最美的一抹中國紅。

(指導教師:王培泉)

【獲獎理由】

這篇文章以中國傳統的剪紙文化為切入點,表達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腳踏實地傳承的初心。文章構思巧妙,從新春買剪紙引出對傳統剪紙的記憶,重點描述了廟會上女子的剪紙表演及對剪紙藝術的闡述,認為這些才是傳統文化的本質所在。作者對剪紙的過程敘述真切自然,顯示了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