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光
張靜泓(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十七中學高一)
細雨密密地下著,濺起了路上的泥土混凝成黃色的泥漿。
一家子急切的眼神終于顯出一絲的平和——勇叔回來了。他跺了跺腳,從懷里掏出了用黑色塑料袋包裹著的七零八散的四百六十八塊三。“俺只能借這么多了,看病準夠用了。”勇叔似乎有了些放松。屋里傳來二妞的咳嗽聲,奶奶劉嫂說:“明一大早就得走,孩子這病不能再耽擱咯!只怕這路顛,孩子受不了呢!”“好,俺先去把明天的貨裝上,這樣時間還寬松點。”勇叔嚴肅地決定著。“行,我也給你們準備準備。”劉嫂進了廚房,又開了燈。
水汽似乎有了消散的意向,勇叔便拉著馬車走在了這條他一出生就有的土路上,五十年不動,照舊照舊,唉。“奶奶,爺爺拉著妹去哪兒看病啊?”梁辛,梁二妞的親哥哥關切地問道。“去縣里,他們還要換車,這天氣估計又要多花一點路錢了。”劉嫂的目光收回了,因看到的只剩一點黑色的小影。她挽過辛兒的頭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夕陽燒燎到了遠處蒼山的山腳,一點黑影逐漸地放大,熟睡的孩子到了家。“咋樣,醫生怎么說?”劉嫂對勇叔投來急切的眼神。“孩子的病好治,已經買了藥。一個星期能好,”勇叔嘆了口氣,“這路費花了一百,買的是最便宜的藥,三百!剩下的還有欠下的錢得等到秋天還了。”“先治孩子的病,錢的事再想辦法。”劉嫂心中的石頭終于放下了。
今天的田間,喜鵲似乎格外多。梁二妞、梁辛在田間嘻笑打鬧著,陽光燦爛鋪灑大地,金色洋溢在空氣中,甜絲絲的讓人格外陶醉。這時幾副陌生的面孔出現在了二妞、辛兒面前。村委帶著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在土路上巡視,忽地指指這兒,又瞅瞅那兒,好生怪異。晚間涼絲絲的風在余熱中綻放了魅力,給一村人送來了愉悅。“聽村委說這是政府派來扶貧的,還專門為咱弄了個啥啥小組。”李大哥說道。“那挺好,俺就盼著這個呢,我聽隔壁村王大哥說其他省縣也有,效果還挺明顯。”張嬸笑得合不攏嘴。“你可算了吧,他們干不干都不一定呢,穿成這樣一看就是群腐敗分子,不行不行,我可不干,萬一上當受騙,我不干。”這村里經驗豐富的王大爺,瞇著眼,架著香煙,打量起了記憶中的那群干部們。這樣一來,年輕小伙們也開始半信半疑地表現出了質疑之色來。劉嫂、勇叔也琢磨起自家的打算來,終歸是個大事。“哎,梁叔您說,您干不干?”一位年輕小伙拋出了梁叔心間的疑惑。“扶貧這事俺也聽說過,俺大哥在其他縣也通過扶貧扶了起來,不過就怕俺們扶不起來,咱們這生活也就沒了支柱了,”勇叔思考著,“不過這也不是剛下了的政策了,咱們該相信政府,該扶還得扶,拼一拼!”“你們就等著遭殃吧!”王大爺背著手踱著步子,走出了院子,一些小青年也隨著王大爺走了。
蒼翠的山間傳來鳥叫聲,不知是哪家的鳥,叫得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響。柔和的陽光撒在了黃土路上。村委會的行動在一輛輛轎車到來后展開了。政府巡視組通過對地形的考察,人文景色,建筑規劃等做了詳細的說明,下達了指示。老梁一伙人種起了新品種的小麥,村子里還建起了農田科技小組,配上了噴藥車等先進的工具。村子里的新物件讓每個人的臉上都掛上了笑容,幸福鑲嵌在日日辛苦耕作的額眉間。“王大爺,你說他們能干好么,看樣子挺新鮮。”“不行,絕對不行,光有外表,糊弄人的。”
幾車瀝青,鋪滿了道路。那陳舊的黃色,換為嶄新的深黑。雨后的泥濘悄然的也變得光艷無比了。
今天,二妞、梁辛同鄰家的發小背著書包要去新學堂。“妞,別走,忘了拿藥,這是你爺爺昨天到咱村小診所買的。別忘吃啊!”奶奶一把塞到二妞的書包中。二妞奔向哥哥,他們嬉戲在路上,一路鳥兒相伴。幸福踩在腳下這條大青路上。
看著連年轉好的梁家,王大爺也后悔了“原來這政府是個為人民服務的好政府啊。”接著奔向了村委會。村子里的文化墻張貼起了“我們的夢——中國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大家都停住了腳。“就是啊,這不是就俺們的夢么,俺們想幸福,想過個好生活,這不都實現了么。”“是,是的……”此起彼伏的贊同聲。
“想想以前過的日子,突然俺勇叔覺得自己現在好幸福。在這幾年的時光里,村子可真是大變樣了哩!”
突突突,無人機飛過,尾隨著一個成扇形的噴灌區。“看,梁叔,咱村的小胖妞又完成了作業,”小年輕拿著遙控炫耀著,“隔壁村昨天也開始了扶貧,我看啊,這發展速度比咱們還快哩!咱中國真是越來越富強了,底氣更足了!”“也都是我們奮斗出來的!”梁叔笑著,幾條新的皺紋藏在了發間。望著這青油油的麥田,云兒也舒卷在這藍天中太陽登上了山間,屹立在林間之最,溫暖的光輝照耀在梁叔身上。
(指導教師:楊書萍)
【獲獎理由】
這篇小說構思奇巧,關心當下,反映了當下中央號召的“精準扶貧”問題。“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節一波三折。老百姓開始對扶貧不理解,還認為是走過場。但事實勝于雄辯,政府扶貧人員的踏實工作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環境描寫烘托了氣氛,推動了情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