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神明
彭宗睿(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初三)
香霧繚繞中,一道頎長而微微佝僂的身影虔誠地俯身下拜,輕輕磕了大年初一的第一個頭。
這是我爺爺。
長年的耕作壓彎了爺爺挺拔的脊背,歲月磨畫出了他高凸的顴骨,也將爺爺深眼窩中一雙明眸洗去了光澤。他和奶奶當了大半輩子的“大地工程師”,風里來雨里去,跟天災與饑荒搏斗,與人禍和貧窮抗爭,背井離鄉謀生,靠著種菜賣菜硬是將三個孩子拉扯進了大學。現如今的爺爺,常常帶著質樸的笑,在歲月靜好中樂呵呵地講述往事,回憶起那風雨飄搖的往日,常常發出感慨。爺爺習慣戴一頂寬邊黑檐帽,就像飽經滄桑的歸國老華僑;但又迷信得可愛,有時竟而神神道道。
對于爺爺來說,只有兩件事能使他微笑的嘴角顯出嚴肅的神色:一是鬼神,二是國家大事。爺爺總在吃飯時打開他的話匣子,說中國和美國做了筆大買賣啦,說習大大閱兵多么振奮人心啦……總之但凡提到國家大事,爺爺總有說不完的話。一手端著粥碗,一手用爬滿皺紋的手指激動地在空中指指點點,眉間顯出沉思的神色,聲音變得鏗鏗蹡蹡。
前一晚,春晚仍活躍在電視機熒屏上時,一向愛熱鬧的爺爺竟一個人在小屋里悶坐。我推開門偷瞧,但見爺爺倚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著國際新聞。爺爺拉我坐在床上,便指點我看起閱兵上新亮相的“大國重器”。他邊嗑瓜子,邊用那深眼窩中的眸子興致勃勃地緊盯著電視機屏幕,活像一只發現獵物的老鷹。看到激動處,會用他那沙啞的聲音評頭論足兩句,然后滿腔豪氣地“呸”一聲吐掉瓜子皮。餃子飄香的除夕夜,爺爺枕著國家大事度過。
大年初一一早,未被鞭炮聲驚醒,先被香燭味嗆醒——還未睜眼,我便知道這是爺爺在祭祖、拜財神了。果然,財神描金邊的畫像前供著小香爐和魚肉水果,兩枚金燦燦的小元寶臥在旁邊。爺爺恭恭敬敬地屈膝下拜,為兒子們家產興旺而拜。爺爺雙掌合十,低聲向祖先祈禱:“現在的生活和以前可是大變樣了。咱這‘樓上樓下,電燈電視’,‘土豆燉牛肉’,都奔小康了!不說別的,保佑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屈膝跪倒,頭發花白的老人虔敬地磕了頭。我愣在原地,一時失語。良久,我也拾了一炷香,望著爺爺高挑而微駝的背影,我默許道:“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原來,爺爺的神明不僅管著小家,還保佑著“大家”。大中國在爺爺的神明福庇下,穩步向我們走來;跨越一道道坎坷,路在它腳下延伸。它的明天,該由大中國的神明守護和締造。
大中國的神明,正是我們。
(指導教師:李雅芳)
【獲獎理由】
本文立意明確,中心突出,情節生動曲折,細節描寫逼真,人物形象鮮明,表達了一個普通人物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