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 香
李瑞潔(山東省壽光世紀學校初二)
古老的街巷,陳舊的石墻,一戶戶人家炊煙縷縷,在這個平凡又沉靜的小村子里,唯一留在我心底的,就是那條巷子的盡頭散不盡的槐香。
——題記
自我兒時起,我就記得老家村口有一棵古槐,那樹不知道多少歲了,竟有幾個人合抱那么粗。樹皮上的一道道溝壑,就像一位花甲老人臉上的皺紋。奶奶也曾告訴過我,這棵樹經歷過幾代人的風霜,是這個小村子唯一的標志。村里人自然十分喜愛這可古槐。每到夏夜,就總會有幾個老頭老太太,帶著家中牙牙學語的小孩,到這棵槐樹下乘涼聊天,看著黑夜中的星星月亮,聊些家長里短。
我和奶奶便也理所當然成了其中的一員。
每到夏夜,飯后奶奶總會帶著一把扇子,牽著年幼的我到槐樹底下乘涼,在漫天的槐花香氣中對我講她年輕時的故事。記憶雖然會隨時間變得愈來愈模糊,但是我仍清晰地記得,她當時眼底閃爍的光芒。我能看出,奶奶十分懷念那時的生活。甚至回憶的時候忘了時間,也仿佛忘卻了周圍的一切,只會望著漫天璀璨的星星,無聲地從眼角滑落一滴眼淚。我到現在依然不明白,那輕微的眼淚中到底有多少說不出來的分量,包含著多少那一代人的無奈……
在我的記憶中,奶奶雖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卻又那么不一樣。她不像鄰里鄉親的嬸嬸們那樣大大咧咧,也從來不會破口大罵,安靜而又溫柔,對我特別好。
到槐花盛開的季節時,奶奶就會帶著我到槐樹下摘一籃槐花。一老一少共同挎著滿籃的香氣,在帶有花香的微風中向家的方向走去,竟成了那個時候的記憶中最美麗的風景。
奶奶的手也特別巧,她會用槐花做香甜的槐花餅。在那個沒有可樂、薯片的年代里,槐花餅就成了我兒時的美餐。奶奶那時對我說,等我長大了,就教我做槐花餅,那時我也滿心歡喜,在夢里都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那時的我不知道人間有生老病死,只是天真地想奶奶會一直陪著我長大,和我一起等到我所期盼的這天。可上天卻像一個喜歡開玩笑的孩子,仿佛看不慣我擁有的幸福,在我七歲那年的夏天,把從小陪著我的奶奶奪走了。可是奶奶去世時,好像并沒有痛苦,臉上帶著安祥的笑容,在她的身邊,有整整一籃的槐花,濃郁的香氣充滿了屋子,在不遠處的廚房里,還放著一碟剛剛做好的槐花餅……
七歲的年齡,雖不大,卻也不是大人們的謊言可以瞞過去的。我早就知道了死亡意味著什么,也知道我再也見不到奶奶了。卻還是執著地守在那棵槐樹邊,希望奶奶能從巷子里走出來領我回家。可我等了一天又一天,卻再也沒有見到奶奶的身影。淚,毫無節制地滑落,直至模糊了我的視線。
轉瞬間,七年又過去了,七年后的夏天我又回到記憶中的地方,七年,足以改變一個村莊的模樣,卻不能改變那個留在我心底的人。村口的槐樹上綴滿了潔白的鮮花,比我兒時記憶中的更多,更好看。空氣里依舊彌漫著槐花香甜的味道,依舊是兒時熟悉的記憶。
忽然感到手上一陣濕熱,才發現手背上不知何時落上了一滴豆大的水珠,天氣依舊是晴空萬里,一摸臉頰,我卻發現淚水早已掛滿了臉龐。在愈發模糊的視線里,我好像看到奶奶,站在槐樹底下,手中的籃子里裝滿了槐花,站在花香里,落花亦是覆了她滿肩、滿身……
(指導教師:張瑞霞)
【獲獎理由】
美好的事物令人回味無窮,委婉的文章感動人心。劉勰說:“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本文通過描寫槐花之美。層層輔敘開來,用流暢的語言,由思物到思人,表現了對奶奶深深的懷念之情,確切自然,文質兼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