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溫度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分校初二 吳凡
天還沒亮,小區入口拐角處的那盞路燈還亮著,一輛推車在路燈旁停下,那是小區的早餐攤。擺攤的是一對中年夫妻,一個推車,兩個小爐子,兩套小桌凳,便是他們的全套裝備。
我住的小區是個老商業街改的住宅區,環境一般,在小區里的大多數都是住了很久的老人,這對賣早餐的夫婦也是。從我搬來到現在的七年時間,我竟不知道他們的具體名姓,只知道那女人叫阿秀,而男人我幾乎沒聽過別人叫他的名字。所以我也跟著別的小孩叫伯伯,小孩子來買早餐時,伯伯總喜歡笑嘻嘻地把算總價的問題丟過去。每天早上把東西放好,伯伯就會騎著自行車去進早點,而阿秀則是點開兩個爐子,一個放蒸籠,一個放奶鍋,再把飲料在推車上排好,端上一鍋自己做的茶葉蛋,然后將裝花生漿的大鍋放在爐子旁。伯伯進貨回來后,再把這些油條春卷什么的擺上推車,排規整了,再在旁邊放上幾張矮桌,幾個凳子,便準備開張了。
六點后,路燈滅了,天空泛起水紋似的橘紅。阿秀舀一碗花生漿放進奶鍋,一會兒就開了,咕嚕咕嚕地冒著奶白色的泡泡。花生漿香甜的味道漸漸彌散開,白色的蒸氣輕輕縈繞著早點鋪,客人也陸陸續續來了。有慣于早起的老人,慢慢地吃著,東家長,西家短,嘮著家常;有急著上班的年輕人,買上套餐提了袋子匆匆而走;還有沒找到座兒的學生模樣的孩子,立在攤子旁邊,不急不緩的捧著花生漿,細細地吹著、喝著。
對于這個城市的人們而言,早餐是一天的開始,吃著早點,總有一種小小的儀式感和幸福感。我最喜歡喝他們的花生漿,五毛錢一大碗,據說十來年沒漲過價,算是他們的招牌。香濃溫熱的花生漿,配上軟糯的茶葉蛋,裹腹的同時,花生漿的溫熱通過舌頭滲透到五臟六腑,暖暖的,滿滿的。
“五毛錢一碗,現在花生漿本錢也要不少呦,嘖嘖嘖。”小區里的王大媽又絮叨起這個講了幾百遍的話,“現在啥都漲,你們這樣,虧不死你們。”“做都做這么久了,都老相識了,有什么關系,就當我年輕時候是養家糊口,現在是為人民服務。”伯伯說完,自己哈哈大笑起來。阿秀在旁邊看著伯伯,也笑了:“哎,現在什么都漲,什么都變,總該有一些不變的東西吧,大姐,這是我們的一點想頭,也是對十來年街坊的一點心意。當然,你要是嫌便宜,想多給,我們也沒啥意見的。”話音一落,食客們便是一通笑。在笑聲中,這座籠罩在晨曦中的城市,似乎更加溫暖起來。
手扶著碗,溫度透過手心,蔓延到了心頭。七年,不對,十來年,或許還要更久更久,不論外面怎么變,這個早點攤兒,就一直在這里。即使以后,可能連這個老舊的小區也將不復存在,但這碗花生漿里堅守的兩顆心,依然會泛著它的溫熱。
“咕、咕咕……”身旁突然傳來一陣輕響,我回過神,轉頭看向那個摸著肚子,一臉尬笑的大哥哥。“老板,來一份花生漿,一個茶葉蛋,兩個大肉包。”“好嘞,餓了吧。”大哥哥嘿嘿地笑著,接過花生漿,也不怕燙口,呼嚕呼嚕地喝著。“慢點呦,小心燙。”“沒事,習慣了,急著上班呢。”“年輕人,再怎么趕,也該好好吃早餐。”“曉得,曉得,下次一定注意……”
早點鋪的客人,在攤子上做了短暫的停留之后,又開始了各自的奔波。普通而認真的生活,平凡而樸素的堅守,于一處小鋪間交錯,混著花生漿的氤氳熱氣,蒸騰在城市上空,幻化為城市最獨特的煙火。
我想,晨光中,這碗香醇溫熱的花生漿,大概,就是這座城市的最樸實的夢想吧。
(指導教師:黃雅芬)
【獲獎理由】
在這個飛速旋轉的時代里,一切都在改變,不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小小的早點攤,就像是一個時光驛站,見證了一切,它又像一把小小的錘子,敲開城市堅硬冰封的外殼,融化出一個溫暖的煙火人間。作者用細致的觀察力,描繪出簡單而溫暖的城市一角。語言樸素生動,行文自然流暢,整篇文章含蓄而有韻味,使人掩卷也依然回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