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至22日,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文學校園》編輯部主辦的第六屆“文心雕龍杯”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學寫作大賽現場決賽暨頒獎典禮在京隆重舉行,同時成功舉辦了2013全國校園文學新苗采風夏令營。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兼校園文學委員會會長吳思敬,著名作家、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毛志成,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張之路,著名作家、原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莊之明,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文藝報》副總編胡軍,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李東華,《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高級編輯記者李宏偉,作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出版社資深編輯夏輝映,著名詩人、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洪燭,語文教學專家、作家、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語文教研室主任何郁,詩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副會長王世龍等,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決賽選手、指導教師參加了本屆現場決賽輔導和頒獎活動。
本屆大賽進一步確立了以“真實的體驗、新鮮的創意、確切的表達”為總要求的校園文學寫作立場,繼續倡導“選材生活化、情感真實化、視角獨特化、構思創新化、思想審美化、手法靈活化、語言個性化、文風樸實化”(簡稱“八化”)評價標準,鼓勵學生從文學的角度立足生活去寫作,要做到語言藝術、表現藝術和內容的有機統一。而以中國文學經典名著《文心雕龍》命名,正體現了大賽繼承與弘揚優秀的母語寫作傳統及其獨特的藝術表現規律。大賽所倡導的寫作理念引起了許多老師的興趣,把組織參賽和寫作教學、校園文學社團活動結合起來,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寫作興趣,從而使寫作教學和文學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發揮出了大賽的獨特作用,并引領作文競賽活動朝著規范有序的方向發展。
采風學習:首都北京為決賽選手綻放文學之花
為了適應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體現大賽功能,從本屆開始,“文心雕龍杯”將原來的“新課標寫作”改為“校園文學寫作”。大賽的組織方式,實際上就是為學生開辟一種有效的校園文學大課堂教育模式,同時又是良好的社會實踐綜合學習活動。學校老師按大賽要求組織學生寫作文,推薦佳作到大賽組委會評選,然后組織決賽,歷時一個學年。為配合決賽舉辦校園文學夏令營,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走向成功的平臺。以競賽活動為興趣點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發現培養文學新苗,這應當是一種適應中小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學到了課本上、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開闊視野,啟迪心智,受益終生。
本屆現場決賽邀請了著名作家、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毛志成,著名詩人、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洪燭,語文教學專家、作家、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語文教研室主任何郁,《文心雕龍》與寫作研究專家唐正立分別開設了文學寫作輔導講座,從不同角度為決賽選手提供了寫作理念與方法。
毛志成先生對經典名著《文心雕龍》情有獨鐘,許多精彩佳句朗朗上口。他例舉了許多寫作經驗,從文學創作對于人成長的高度,要求青少年應該學習閱讀《文心雕龍》,從中吸取營養。最后結合自己創作體驗,強調了文學作品應該具備“三氣”,即大氣、正氣、才氣,反對當下有些文學寫作過于宣泄自我的小資情調,反對假大空的套路作文,倡導中小學生要樹立健康的嚴肅的文風,而不失文學所獨具的語言藝術魅力和品位。
洪燭先生早在1985年憑借自己的文學才華在高考中被保送武漢大學,屬于特招上大學,曾轟動教育界。他說:“在學生時代參加作文比賽對我們一生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小學四年級時一篇作文獲了獎,從此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信心。在學校期間參加文學活動受到的鼓勵,是使我對文學的喜愛并堅持下來的原因。我上中學時期,喜歡參加作文夏令營,因為夏令營能夠把愛好文學的學生召集起來,這樣可以形成一種氛圍、一種氣場,把大家的寫作熱情充分調動起來。”他由衷地說,小學參加作文大賽,中學參加夏令營,使他感到找到了組織,找到了戰友!正是他對文學的執著追求,成就了他的寫作生涯和事業。他還強調:“我們的人生需要努力,但是我們的努力需要被認可,這種認可無論大小,他都能給我們的堅持帶來巨大的動力。”
何郁先生憑著豐富的語文教育讀寫經驗,為決賽選手開設了一堂寫作大課。他通過生動有趣的實例講了四個觀點:一是需要讀書,要讀經典作品,避免閱讀滿分作文;二是寫文章需要有真情實感,只有真才能打動讀者,才能使文章感情豐富;三是密切關注當下生活,要關注中國當下的熱點問題即每一天發生的事和自己身邊發生的事,對此進行辯證思考,這樣才能寫出有影響力的文章;四是創新是作文的生命力,寫文章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套路,要敢于創新,勇于創新,才能寫出好文章。
《文心雕龍》與寫作研究專家唐正立先生首先簡要介紹了古今中外對《文心雕龍》的研究,接著從《文心雕龍》與校園文學相結合的角度,談了對劉勰文學理論的研究,以及這種理論對文學創作的指導意義。他認為,劉勰關于文學創作的理論標準就是:以情為本,情采芬芳,也就是以抒發感情為根本,達到文質兼美的藝術境界。他說,文章要講究美,但美到什么程度才恰如其分呢?劉勰明確提出了文學的審美理想,他在《征圣》中說:“圣文之雅麗,故銜華而佩實者也。”“銜華佩實”就是劉勰提出的文學創作理想標準。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說寫文章要有充實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唐正立先生還結合劉勰的《神思》、《情采》、《風骨》、《總術》等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他把劉勰的文學理論落到到校園文學創作上,他指出,校園文學創作要寫“情文”,寫“麗文”,尤其要寫“自然之文”。因為,劉勰認為,“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語言要有文采,這是自然的根本規律。自然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為了讓決賽選手領略北京的文化風采,感受首都獨特的魅力,大賽組委會精心設計了一系列采風活動。來到天安門廣場,感受著這里發生的一個個重大事件對于中國革命進程和中國文化發展的巨大影響;走進故宮,回味歷史的輝煌、厚重和曲折;踏入北京大學,追溯這所著名學府“自由獨立,兼容并蓄”的精神以及“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特色;游覽奧林匹克公園,眼前又浮現出五年前那場史無前例的體育盛會、文明洗禮的情景,感受到祖國的繁榮與強大;登上萬里長城,用腳步踏響歷史的回聲,傾聽兵戈鐵馬的號角聲;走進軍營,實地體驗軍旅生活,與兵哥共餐,經受了一次終生難忘的國防教育,更激發了愛國熱情……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的決賽選手們,在采風中相互交流,探討對文學的見解,促進了對寫作的激情。一位選手這樣寫到:“正因為是第一次到北京,一切都顯得新鮮,用的是打量、好奇的目光。總覺得每一片樓群、每一條街、每一條胡同、每一棟房子、每一片墻、每一塊磚、每一棵樹、每一個人,都是那么神秘。我總希望從這些人的表情上,窺出朦朧面紗籠罩之下京城里的生活習俗。”
決賽頒獎:莘莘學子收獲文學果實
從去年9月起動,到現在舉辦現場決賽歷時一年。本屆大賽全國各地有千余所學校和培訓機構組織參評,實收參賽稿件小學組21000余件,中學組29000余件。許多學校憑借大賽平臺,緊密配合寫作教學,把參加大賽所倡導的寫作理念作為一項教學實踐研究活動,集體組織參賽,先經過初評,將優秀參賽作品推薦給大賽組委會,這樣層層選拔,使許多學生得到了鍛煉與競爭的機會,又發現、鼓勵、培養了具有寫作才能的特長學生。既為學生的學習和取得成功提供了機遇,又推動了寫作教學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現場作文決賽,由專家命題,統一稿紙,限時寫作。由評委會評選出全國小作家金、銀、銅獎、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這使選手們既得到了鍛煉,又享受到了取得成功的喜悅,從而開闊了眼界,激發了今后的寫作熱情。
7月21日本屆大賽頒獎典禮在軍隊禮堂隆重舉行,出席頒獎典禮的名家、領導與獲獎選手歡聚一堂,共享一次文學盛宴。在莊嚴的禮堂中,學生們認真聆聽專家關于文學的見解,會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吳思敬先生說:“中國的文學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中國的文學滋潤了我們不止一代人。像我們這一代人,實際上從小就是在我國優秀的古代文學作品、現當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的滋潤下成長起來的,所以我深深地感覺到文學對一個人的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舉辦這樣活動,就是為了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文學的種子,播下詩的種子。”
曹文軒先生說:“一個人應該是一個‘完人’,也就是一個完美的人,一個完善的人,一個完整的人。我以為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完人’的話,那么有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即看你能不能寫一手好文章。寫一手好文章,這是一個人的美德。不管你當不當作家,但日后從事任何工作,都會顯示出你的文化水平與能力。”
張之路先生說:“文學靠的是語言美,我們的生活需要美的語言,因而文學為我們提供美的語言。你們從小喜歡文學,喜歡文字,這是一件特別聰明的選擇。今天的小苗,明天會長成大樹。祝愿同學們學會欣賞文學語言,掌握文學語言的表達,一定會讓你的人生豐富多彩。”
莊之明先生說:“青春是夢,青春年華是愛做夢的歲月,青少年時代是人生播種夢想的季節,青少年時代是充滿幻想的黃金時代,少年少女是充滿幻想的夢想家。你們這些善于幻想的鳥兒要從現實大地上起飛,還需要學習與鍛煉,需要經風與沐雨,才能使人生精彩!因為只有汗水與智慧在一起才是珍珠,夢想與知識在一起才會創造,所以你們需要學習與鍛煉!”
胡軍先生說:“無論是一般性寫作還是文學性寫作,需要的是動人之作,如何做到動人?這要取決于對待生活的態度:一、發現生活,分為粗與細兩種態度;二、感知生活,分為淺與深兩種態度。只要你更多精細地去發現生活,更深地感知生活,我相信你們的心胸會越來越寬廣,精神會越來越豐厚。”
李東華女士說:“喜歡文學,喜歡閱讀文學作品,是人生的權利,也是人生的樂趣。文學作品為我們人生打開一扇一扇的窗子,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希望你們永遠珍惜這樣一種權利,享受這樣一種樂趣。”
頒獎典禮在歡快熱烈的樂聲中進行。本屆將原來的“寫作之星”獎項改為“全國校園小作家金、銀、銅獎”。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二同學董君智榮獲“小作家金獎”,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高二同學常雪瑩、廣東省深圳市紅嶺石廈中學初二王茜榮獲“小作家銀獎”,江西省萍鄉市贛西文化藝術學校五年級同學鐘昕怡、遼寧省葫蘆島市博洋培訓學校五年級同學齊蘊韜、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初二同學董媛媛榮獲“小作家銅獎”;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高二同學張文瑞、遼寧省大連市第五中學高二劉曉藝、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學高一同學陳旭初、山東壽光世紀學校初二同學張莉涵、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實驗學校初二同學賴琳琳、北京市35中學初二同學李若濛、貴陽市海露寫作學校初一同學王悅昕、四川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四年級李曉燕、濟南師范學校附小六年級劉景怡、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蛇口育才教育集團第二小學四年級班棲桐等榮獲特等獎;另評出70名同學榮獲一等獎,300名同學榮獲二、三等獎。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學、山東省實驗中學、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第一中學、山東省寧陽第一中學、四川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等14所學校被評為“全國教學寫作示范單位”。
語文學科的內容主要是文學作品,但是文學教學目前由于定位不科學而導致出現了許多問題,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學語文十二年,許多孩子卻仍不會寫作。而校園文學是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最有效的載體。在大賽中,學生因寫出好作文而獲獎,成為教師和學校教學的成果,同時組織熱心的老師們共同探討大賽的理念與做法,探討提高寫作教學的正確方向,構建一個以寫作競賽活動帶動寫作教學以及校園文學發展的平臺,充分發揮寫作大賽的正能量,為語文教育和學校文化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責任編輯:文心雕龍杯大賽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