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清明上河圖密碼》原著大結局:顧震破案,墨兒戰死,趙不尤抗金

259      發布日期: 2024-12-31


 

劇版《清明上河圖密碼》追到21集,不得不佩服這部劇的編劇們,能夠將原著改編成這樣(僅主角名字未變,其他完全不同),也算是一種極致了。

不過我相信,還是有許多觀眾想要知道原著中主角們的結局如何?

下面我就依據原著,給大家講講這其中的曲折。

 

宋齊愈

在原著中,宋齊愈是個太學生,擁有狀元之資,還是汴京城赫赫有名的東水八子之一。

簡莊和章美等人,因為與宋齊愈政見不合,怕宋齊愈入仕之后會支持新政,影響國運,就聯合起來設計阻止宋齊愈參加殿試。

幸好到最關鍵的時刻,章美良心發現,宋齊愈才得以順利參加考試。

果然不出所料,憑借宋齊愈的才華,果然讓他高中了狀元。

然而令宋齊愈氣餒的是:官家趙佶并沒有重用他,只是給他安排了些閑職,這讓他深感無力。當年一心報國的熱血,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逐漸消散了。

直到金兵入侵,圍困汴京城,朝中重臣幾乎沒有戰守的,紛紛獻計避逃,宋齊愈更是悲憤至極。

接下來,官家趙佶緊急禪位太子,自己跑路的操作,更是令宋齊愈萬萬沒有想到的。

就在宋齊愈心亂如麻之時,被新官家器重的李綱站出來表態,要死守社稷,新官家也放棄了跟著老爹跑路的念頭,這才讓宋齊愈看到了一點兒希望。

至于后來宋齊愈怎么樣了,他是在汴京保衛戰中戰死,還是跟隨趙佶等人被俘虜去了金國,原著中并沒有提及。

 

趙不尤

趙不尤是宗室子弟,汴京城大名鼎鼎的五絕之一訟絕,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大宋都城的首席大律師。

在原著中,以趙不尤為代表的五絕,通過破解多個有關聯的案中案,終于推理出了梅船案的真相。

原來,官家趙佶才是這所有案件的始作俑者。

趙佶為了改變大宋國運,利用與金國聯盟的契機,精心策劃了一個梅花天衍局,將金國,遼國,高麗,西夏,方臘五方勢力都算計其中,直接目標有兩個。

一個是滅方臘,二個是奪回燕云十六州。

在趙不尤等五絕的幫助下,趙佶的這個局雖然歷經挫折,但終究還是完成了。

從結果來看,效果的確顯著:大宋很快就滅了方臘,也收回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燕京與其中六州。

但從過程來講,大宋得不償失:趙佶用人不當,童貫領兵出征幾乎讓大宋禁軍損失殆盡,收回的土地也是一片廢墟。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3年后金國突然入侵大宋,很快就打到了汴京城外。

在第一次汴京保衛戰中,趙不尤并沒有像趙佶那樣跑路,而是留下來參與了與金兵的戰斗。

本來以守城宋軍30萬對攻城金兵3萬的優勢,大宋一方是可以取得完全勝利的。

但是被嚇破膽的新官家,再加上那些別有用心的投降派大臣,導致大宋付出了巨額金錢和物資,才讓金人退了兵。

很明顯,金人經過這次入侵大宋,嘗到了極大的甜頭,也知道了大宋官家是軟骨頭。于是乎,隔年,金人就第二次入侵大宋了。

與上次不同,這次金兵很快就打進了汴京城,并且俘虜了大宋前后兩任官家。

在金人將汴京城搜刮殆盡回歸之后,趙不尤等人召集了一支義勇,準備北上抗金。

 

溫悅

溫悅是趙不尤的妻子,人如其名,溫婉和悅,就如那清風明月一般。光看樣子,如果讓她與臉上有刀疤的趙不尤站在一起,那是非常不般配的。

在原著中,溫悅不會武功,不過從精明程度來講,絲毫不弱于劇版。

趙不尤在查梅船案的過程中,幕后始作俑者感受到了威脅,想要毒殺趙不尤一家。

溫悅發現后,立即組織防御,扔掉所有剛買的食物,請來武力值很強的姐妹守住門口,等待趙不尤回家。

接下來,無論是趙墨兒破案,還是趙瓣兒有問題,他們遇到困惑,都會找溫悅商量。

從某種程度來講,溫悅才是這一家的定盤星。

至于溫悅的結局是怎樣的?原著中并沒有講清楚,只知道趙不尤在幫官家趙佶完成梅花天衍局的時候,溫悅還是好好的。

但就最后趙不尤祭奠亡者時,沒有提及溫悅,所以我推理溫悅應該活著。

 

趙墨兒

在原著中,趙墨兒不是趙不尤的親弟弟,而是義弟,他與妹妹趙瓣兒是孿生兄妹。

趙不尤由于是宗室子弟,所以沒有辦法參加科舉。但趙墨兒不是,所以他能參加科舉。

不過趙墨兒卻看得很透,他認為這個世道不正,朝局被蔡京,童貫這些人把持,正直的人在朝廷難以立足,也就沒有了入仕做官的想法。

據趙不尤的回憶:在金兵第二次入侵時,趙墨兒戰死在汴京城頭上。

祭奠趙墨兒時,趙不尤燒了一部《東坡詩集》,趙墨兒平生最喜歡蘇東坡的詩文,可惜當時蘇軾的文字被禁,所以一直都沒能看到全集。

趙墨兒如此優秀,本該有很好的未來,能做很多事情,卻年紀輕輕就走了,趙不尤每當想起,就淚如雨下,止都止不住。

 

趙瓣兒

原著中的趙瓣兒是個很聰明,同時很有正義感的姑娘,但絕不是劇版中的仵作。

不過趙瓣兒的確與仵作姚禾互相愛慕,至于趙瓣兒與姚禾是不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書中并沒有提及。

至于趙瓣兒在金國的兩次入侵中,是否活了下來,我傾向于她活著,因為最后趙不尤祭奠亡人時,沒有提及趙瓣兒。

 

顧震

顧震與趙不尤是老友,現任開封府左軍巡使,主管這個汴京城的爭斗,糾察。

由于梅船案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官家趙佶,所以顧震剛開始查案時,上級就向他下達了不許調查的命令。

不過顧震并不是那樣聽話的人,既然不能直接調查,他就請以趙不尤為代表的五絕幫忙破案。

直到五絕將所有的線索都匯聚到顧震那里之后,顧震才發現:他現在參與的這個案子的繁雜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當顧震在五絕那里得到梅船案的真相之后,當時就被驚到了。

面對官家設的局,即便是正義感爆棚的顧震,也是無能為力,只能聽天由命。

 

萬福

萬福是顧震的親隨,一直在顧震的領導下,跟蹤趙不尤等五絕破梅船案。

在原著中,萬福的身份并沒有劇版那樣簡單,他還有隱藏身份,那就是幫趙佶執行梅花天衍局的五方大臣,安插在五絕身邊的內鬼。

每當五絕查到關鍵信息時,萬福就會跳出來,將五絕的注意力引到其他地方。

后來隨著五絕的調查越來越接近真相,萬福的身份也就沒法掩蓋了。

顧震知道后,很是生氣,萬福給出的解釋是:這些事情他也不愿意做,但他就是一個小吏,找他的人,沒有一個他惹得起的,也就不敢違抗了。

最后,顧震直接將萬福趕走了,讓他能去哪里去哪里,從此不再相見。

 

董謙

原著中的董謙是個進士,但由于當時沒有官員缺位,加上他沒有靠山,所以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沒有獲得一官半職。

后來,董謙卷入了梅船案,經歷了九死一生,終于與青梅竹馬的侯琴喜結連理。

次年,侯琴還給董謙生下了一個女兒。就在董謙以為這樣幸福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時,金兵兩度殺來,讓他深感生在這亂世的不幸。

特別是金兵第二次殺來,攻進汴京城后,董謙一家就差點兒全下線了。

董謙一家能夠在這次劫難中活下來,還多虧了董謙女兒在金兵進屋搜查的時候,突然停止了啼哭。

等金兵走遠,董謙女兒居然奇跡般地笑了。董謙看到女兒的笑臉,也不自覺地笑了,突然間:他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怕了。

 

張擇端

作為《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是梅船案的見證者之一。

那么他為什么會在那一天出現在那個地方呢?答案其實已經呼之欲出了:是官家趙佶下旨安排的。

不過張擇端并不是梅花天衍局的核心人物,他也是當天在虹橋觀察景象時,突然看到官家穿著便服出現在現場,才陡然明白了這個梅花天衍局的幕后人是官家。

而且除了官家,張擇端還看到執行這個局的五方大臣們,但他一直都沒有向顧震和五絕坦白自己的所見所聞,因為事關重大,保命要緊。

幾年后,張擇端完成了《清明上河圖》的初稿。

但不幸的是:隨著趙佶和新官家被金國俘虜,他作為皇家畫院的畫師,也跟著一萬多人的大隊伍被發配到了金國。

萬幸的是:張擇端到燕京時,當年的金國使者,也就是梅花天衍局中最核心的角色赫魯,將張擇端救了出來,并決心資助他完成那幅畫作。

此后,張擇端用了整整十年,終于畫完了這幅傳世名作。

最后,赫魯還讓張擇端去找趙佶提字,趙佶親筆寫下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這幅作品才算是圓滿完成了。

 

尾聲

張擇端完成《清明上河圖》后,赫魯一高興,就放張擇端回家了。

十年過去,原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汴京城,現在已經是一片廢墟,只留下殘垣斷壁。曾經繁忙的汴河,也擠滿了淤泥,早已無法通船。

幸好,還有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告訴后來人這里曾經無比輝煌過。

講到這里,至此我對《清明上河圖密碼》的解讀也告一段落了。

時代的一粒沙,落到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縱觀歷史,作為普通人來講,我們能夠做的并不多,也不期望改變什么,能跟著隨波逐流,就已經是萬幸了。

來源:頭號劇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