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習慣與改變”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字數1000字左右。
習慣與改變
他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小村落里。
他爹為別人炸了一輩子的山,采石造房子,任勞任怨,到老卻沒有盤下一處住房;他娘穿得一手好針線,四鄉鄰里提起他娘的手藝,無不拍手稱贊,可惜饒是手藝再好,家中也存不下幾個錢。在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后,原本就頗為困苦的家庭更是捉襟見肘。
只因這早已成為他們習慣的貧窮,他的童年便是在父母省吃儉用的供給下度過的。艱難的日子,雖然貧困潦倒,但一家人在遇到困難時總是能夠互相支持,互相安慰,平穩地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那段日子里,貧窮或許也成了他的習慣。
轉眼間,歲月匆匆逝去,他已到了中畢業,并以全縣前幾名的成績考入了縣里的重點高中。接到此訊,他的老父親喜憂參半:喜的是他的兒子的聰明伶俐,憂的是一覽無余的家徒四壁。懂事的他之前早已向父母說明了自己的打算:放棄寶貴的升學機會,南下打工補貼家用,為家庭緩解一些經濟壓力。這是他覺得自己必須為家庭所做出的一些改變。
老父親的眼眶濕潤了,緩緩地點燃了一根旱煙狠狠地抽著,眼睛卻一直盯著腳下的黃土地,似乎在思考些什么。半晌后,他猛地起身,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顫顫巍巍地走向了村里唯一的廣播,請求大家幫忙。村里人你家送八元、他家送五元的,有的為孩子送來了新的書包、日用品……他都一一記錄在本子上面,同時記在了心里。
在村里人的熱心幫助下,他順利地完成了學業,考取了一所重點大學,在城市中找到了一份工作,積累足經驗后獨立創業,很快成為了一位優秀的企業家,真正地走出了大山。是老父親叮嚀、村里人的幫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締造了屬于他、也屬于這個村子的傳奇。
若干年后,他問父親當時為何這么做,父親還是那句老話:“人不能輩輩都習慣于這黃土,這大山,必須得做出改變!”父親的眼里閃著光:“事實證明,我們的決定是對的!”
改變自身命運軌跡的同時,他沒有忘記那生他養他的家鄉,那個,滿山黃土,丘壑相間的窮山溝子。他捐款投資了建設一批企業,幫助家鄉人民實現了生活上的質的飛躍,那些跟他的老父親、老母親一樣被迫習慣于大山和黃土的人們,也因他而獲得了改變。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老父親的那句“人不能一輩子都習慣于這黃土,這大山!”
習慣好比人們的舒適區,平穩無虞,如溫室中的花朵,似柔纖下的素錦,雖是安安穩穩,終究有愧于心,而改變則是打開這舒適區,幫助我們走向遙遠的彼岸。
——想到這里,他下了車,爬上了一座小山丘,俯瞰整個大山和無垠黃土,內心里暗暗說道:“希望能有更多人做出改變,走出這座大山……”
遠處,深山中的大雁急速騰空,洪亮的呼號聲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