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球速体育官方网站

葉嘉瑩:怎樣賞讀古典詩詞

來 源:《名作欣賞》2024年6月刊      發布日期: 2024-12-27

我今天講演的題目是“怎樣賞讀古典詩詞”,我要講的是兩首看起來非常簡單的詩詞:一首是李商隱的詩《北樓》,一首是辛棄疾的詞《鷓鴣天·博山寺作》。講這兩首作品,我想讓大家有一個很基本的認識,就是怎樣去體會、欣賞、了解和講授中國的詩詞。

選這兩首短小的作品是很偶然的事,選擇李商隱的《北樓》這首詩是因為前幾天在我的研究生課上講到翻譯,我的碩士生張元昕快要畢業了,她準備到美國去讀博士。我想如果到美國去讀一個中國古典詩詞的博士,要用英文寫論文,最困難的是怎樣把中國的詩詞翻譯成英文。

那天我在班上講到翻譯,就想到《北樓》這首詩,因為李商隱的這首詩曾經被北美兩位有名的教授翻譯過,但是都發生了問題。一位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劉若愚(James J.Y.Liu),一位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李祁(Li Chi)。

 

春物豈相干,人生只強歡?;íq曾斂夕,酒竟不知寒。異域東風濕,中華上象寬。此樓堪北望,輕命倚危闌。(李商隱:《北樓》)

 

想要學中國詩,第一要把聲音平仄讀得正確,這是學詩的基本要求。我們現在講的是唐朝人的詩,或者是宋朝人的詞,那個時候普通話還沒有流行,他們所用的語言是平上去入四個不同的聲調。而我們現在普通話所講的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在古代的聲調里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就是說我們北方人沒有入聲字。那么我們讀古人的詩,就用現在的聲音來讀不可以嗎?為什么要把它恢復到我們不會讀的古人的入聲?因為聲音、聲調的節奏、抑揚、高低是詩歌生命的一部分,詩歌是結合著字音、字義,同時引起來興發感動,所以學中國舊詩先要學會按照古代的聲調來讀誦。古代的聲調并不困難,比如我姓葉,現在廣東話中保留了入聲,它不是ye,是yip,有-p-t-k 收音的語尾,我們普通話沒有,所以沒有辦法讀出很正確的入聲字。我從小在家里讀詩,我們家里的辦法是把入聲的字讀成短促的去聲,一定不能讀成平聲,因為讀成平聲聲調,平仄的聲律就不對了。

“春物豈相干,人生只強(qiǎng)歡。花猶曾斂夕(),酒竟不知寒。異域東風濕(shì),中華上象寬。此樓堪北望,輕命倚危闌?!薄皬姟弊植⒉皇侨肼曌?,但是我要請大家注意,英文中詞性的改變是用拼音的變化來表示,I learn English 中的learn 是一個動詞(verb),English learning is not difficult,這里的learning 因為加上了-ing 就變成了名詞(noun)。中國是方塊字,詞性的改變是用聲音的變化來表示。我們說這個人很強大、很堅強,是念qiáng;說你不要勉強我,就念qiǎng。在這首詩中是勉強的意思,所以不能念qiáng?!跋Α弊趾汀皾瘛弊质侨肼曌郑钬坡?。

這首詩是什么樣的感情?站在樓上向北方觀望,因為北方是我的故鄉,是我的家人、親友和我所懷念的人所在的地方,而我遠離了他們,雖然這個樓很高,欄桿已經不大結實了,但是“此樓堪北望”,只要能夠遙遠地望見,我就“輕命倚危闌”。

第二,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孟子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李商隱當年在哪里?他為什么有這樣強烈的感情?這一首詩為什么寫得這樣悲哀?我們就要了解李商隱的生平。無論從他所生的那個時代的國來說,還是從他自己的家世、家人來說,李商隱都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人。

李商隱出生于唐憲宗元和七年(812),老家是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他是河南人。憲宗皇帝在位十五年,最后被一個叫陳弘志的宦官殺死。中晚唐以后皇帝的廢立生殺都操掌在宦官的手里,那時候的唐朝是宦官專權。在朝廷里邊,有兩個敵對的政黨互相攻擊、互相排擠。在朝廷以外,各地區、各地方都有軍政府——藩鎮,唐朝各地區軍政府的長官叫作節度使,這個時候還有藩鎮的跋扈。所以李商隱出生時的唐朝正是處于朝廷里宦官專權、政治上兩黨斗爭、地區上藩鎮跋扈的時代。

那么他的家庭如何呢?李商隱出生時,他的父親李嗣任獲嘉縣縣令,獲嘉縣就在河南,離他們老家不遠,當唐憲宗元和九年(814),李商隱三歲的時候,他父親離開獲嘉,到南方浙東的一個藩鎮節度使的幕府中去做官了。唐憲宗被宦官殺死后,宦官立唐穆宗為皇帝,穆宗長慶元年(821),李嗣逝世,那時候李商隱不過十歲,他看到朝廷里宦官專權,又經歷父親去世,作為家中的長男,要負擔起家庭的責任,他奉喪侍母,從遙遠的浙東回到河南。李商隱寫過一篇文章《祭裴氏姊文》,他一個姐姐嫁給一個姓裴的人家,后來去世了,他就在紀念他姐姐的文章中寫到他們小時候的不幸:

 

某年方就傅,家難旋臻,躬奉板輿,以引丹旐。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既祔故邱,便同逋駭,生人窮困,聞見所無。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數東甸,傭書販舂……

 

“某”是他的自稱,“就傅”是從師讀書,十歲正是應該開蒙讀書的時候?!靶笔呛芸欤恍嘀g,“臻”是來到,“家難旋臻”是說災難很快來到我們的家門,指父親逝世。李商隱是長男,父親死在外面,那個時候中國人的習慣一定要歸葬故鄉,“板輿”是他父親的棺材,“丹旐”就是他打的幡,他要引導他父親的靈柩回鄉,要打一個長條的像旗子一樣的引魂幡,所以他說那個時候“躬奉板輿,以引丹旐”?;氐焦枢l以后,“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他們已經離開很久,河南沒有他們的戶口,沒有他們家族任何的親戚?!凹鹊y故邱”,“故邱”是祖墳,先要把父親埋葬到祖墳,“便同逋駭”,“逋”是被追捕的逃犯,我們就像沒有戶口的、要被追捕的逃犯一樣?!吧烁F困,聞見所無”,他說對于活在世上的人,當時我所經過的那一種貧窮困苦是你們沒有聽過、沒有見過的。中國對于父母之喪有嚴格的要求,要服喪三年,而且這期間不許出去為公家工作?!凹耙律淹獬?,等我們三年服喪期滿,把喪服脫下來,馬上堆在眼前的,“旨甘是急”,“旨甘”是說子女奉養父母的美味的食物,李商隱說作為長男我現在要養家,要供養母親?!澳苏紨禆|甸”,所以我們就找了個地方立了戶口,“東甸”是洛陽東城鄉下的土地?!皞驎滛保皞颉笔潜还凸?,“書”是抄書,唐朝時雕版印刷還沒有流行,他被人家雇去做抄寫的工作。抄寫還不夠,“舂”是搗米,就是把麥子去殼,“販”是出賣勞力,所以除了抄書,還要幫人家搗米,這是李商隱青少年時代所過的生活。

那個時候的李商隱想要改善生活,沒有別的出路,唯有好好讀書,他也確實讀書讀得非常好。唐代流行的是駢體文,像王勃寫的《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駢體文就是文章要對偶起來,中唐的韓愈、柳宗元以為這樣的文章,人們只重視它的外表,不能仔細發揮文章里邊的義理,所以提倡古文運動。李商隱是欣賞古文的,因為駢文要花很多力氣做外表的修辭裝飾,不能把那深奧幽微的道理仔細說明,他曾經作過《才論》《圣論》,什么叫作才,哪個人算有才,哪個人算無才,人生果然有所謂才嗎?

王國維也曾經作過《論性》《釋理》《原命》。人的天性是善還是惡?孟子說是性善,荀子說是性惡,王國維說人生來就是一輩子善與惡的斗爭,就看你哪個斗勝了,哪個人這方面的稟賦多一點,那方面的稟賦少一點。世界上什么是可以依靠的,是道理的是非嗎?“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保ā肚f子·齊物論》)中國有中國的道理,外國有外國的道理,他說理是不可靠的、不可計的。王國維說什么叫作命,你的死生、窮通,這不由你,你遇見什么,遭遇什么,這也不在你,而且你生下來,“知愚賢不肖”,這個人聰明,那個人愚笨,這都不在你,命都是不可掌握的。這是王國維的說法,李商隱也在很年輕時就想到人生中這樣的問題,還寫了古文,可見李商隱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

“占數東甸,傭書販舂”,李商隱在洛陽東城的鄉下以給人舂米,抄寫為生。他的文章寫得好,當時河南就傳說李商隱的文章寫得好。令狐楚做了河陽節度使,聽說這里有個才子,就找來了李商隱,從那時起,令狐楚就非常欣賞李商隱。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大”字古代通“太”,念tài,李商隱十八歲時,令狐楚任天平軍節度使,請李商隱到他的幕府之中做巡官,對李商隱非常照顧,叫他跟兒子令狐绹一同求學。并且令狐楚親自教李商隱寫今體文,就是駢文,這是令狐楚的好意,但我認為從李商隱來說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因為他通古文,要推求人間的各種道理。可是因為當時在官場上流行的是駢文,寫公文、報告都要用駢文,所以令狐楚說你如果將來要考試、要做官,非學駢文不可,李商隱就寫了駢文?,F在我真是替李商隱悲哀,除了詩集以外,他還留下了文集,可是文集之中都是公事應酬的文字。這么好的才華,一輩子給長官做秘書,就寫那些文字,真是可惜。李商隱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令狐楚對他真是好,教他學駢文是為了他以后做官用的,而且給他金錢資助,讓他上京趕考?!皩W而優則仕”,那時候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通過科考做官。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李商隱二十二歲,應舉考試,管理科考的賈餗不錄取他,他落第沒有考上。“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哪個老師看你的文章順眼了,或者看不順眼了,這都很難說,它沒有一個科學的衡量標準。

文宗大和九年(835),李商隱二十四歲,當年春天再去應舉,知舉崔鄲還是沒有錄取他。而就在這一年的十一月發生了甘露之變。文宗前面的好幾個皇帝都是被殺死的,有的是被宦官殺死,有的皇帝就是被宦官所立的。文宗時還是宦官專權,而文宗是一個比較有理想的皇帝,他想要好好地治理國家,想要不受宦官的壓制和把持。歷史上記載了一個故事,文宗有一天跟大臣談話,說你們看我做皇帝與漢獻帝相比如何,漢獻帝是東漢最后的皇帝,被曹操所挾持,大臣就說皇帝你是堯舜之君,怎么去比漢獻帝呢?文宗說,漢獻帝是受制于權臣曹操,朕是受制于家奴,宦官本來是家奴,他說,我是連漢獻帝都不如??梢娢淖趦刃牡耐纯唷?/span>

文宗也留下一首詩:“輦路生秋草,上林花滿枝。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保ā秾m中題》)他說現在上林苑的花都滿枝了,我靠在欄桿旁邊,看到上林苑的花開,但沒有心思去賞花,我心里有多少悲哀,沒有一個侍臣了解,我沒有跟一個大臣去述說我的悲哀。在宦官控制之下,文宗想辦法把權力從宦官那里奪下來,于是他叫李訓、鄭注協助,想辦法消滅宦官,這就是甘露之變。為什么這次消滅宦官的活動叫甘露之變呢?因為要殺那些宦官,得有一個計劃和布置,所以李訓、鄭注這些人就集合了一些武士藏在金吾院的帳幕之后,然后他們派人去向文宗報告,說金吾院后面的花上有甘露,是中國古代講究的吉祥預兆,請皇帝去看,皇帝就要帶著宦官去看,他們預備那個時候幕后的甲兵過來把宦官殺掉,可是宦官也有防備。“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史記·項羽本紀》),事情有成有不成,偶然的一個機遇,小宦官去看的時候,花園里邊殿內的帳幕被一陣風吹起,他就看到里面都是甲衣,所以小宦官回來一報告,大宦官震怒,不但把李訓、鄭注這些人,還把滿朝從宰相王涯以下幾百人,連帶他們的家族都殺死,這是唐朝最悲慘的一件事,就叫甘露之變。那個時候李商隱二十四歲,他是親身經歷了國家這么多的苦難,親眼看到了這些災變。大和九年發生了甘露之變,第二年皇帝就改了年號,叫開成。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李商隱二十六歲,他再去考試,管理貢舉的人是高鍇,欣賞李商隱的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跟高鍇是朋友,高鍇就問令狐绹,你父親的門下有很多才士,這些人之中,哪個最好?令狐绹說李商隱。再問他說,你父親的門下哪個人才學最好?令狐绹說李商隱。所以經過令狐绹的大力推薦,李商隱在這一年考中進士。

我們說命運無常,李商隱本來在令狐楚的門下,令狐楚這么欣賞他,李商隱因為令狐绹的推薦考中了進士,如果令狐楚還在,李商隱的仕宦之途應該很順利。可是就在他考中了進士的那一年冬天,令狐楚在陜西興元生病了,李商隱由長安赴興元探望。令狐楚特地囑托他代草遺表,要李商隱代他寫給皇帝的遺表,這是令狐楚看中他。令狐楚死后,十二月,李商隱奉楚喪回長安,把令狐楚的靈柩運回長安安葬。

中國的讀書人“士當以天下為己任”,李商隱一考中進士,內心非常熱忱,想要貢獻于國家。他送令狐楚歸葬長安,經過長安城西郊,寫了一首長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李商隱是晚唐的人,受杜甫影響最大。杜甫的七言律詩寫得好,他在《秋興八首》之中把律詩的句子顛倒,“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香稻又沒有嘴,怎么能夠去啄呢?一定要倒上去,“鸚鵡啄余香稻粒”,這個句法才是通的。胡適之的《白話文學史》就說杜甫這詩不通,但是杜甫為什么放著通順的句子“鸚鵡啄余香稻?!辈徽f,要把它顛倒上去變成“香稻啄余鸚鵡粒”?這是杜甫創造出來的,就是把一個非常簡單的平鋪直敘的句子顛倒,他主要強調的是香稻,不是鸚鵡,鸚鵡是虛的,根本不見鸚鵡。當時長安城外的美陂產香稻,香稻產量很多,“啄余鸚鵡?!保眠@個香稻喂鸚鵡,鸚鵡都吃不完的,所以香稻是一個noun,“啄余鸚鵡粒”是一個倒裝的adjective clause,是一個形容子句,這種通過顛倒的句法增加這一句詩的張力和豐富意涵的做法,在我們中國舊詩之中是杜甫開始的,而繼承他的人就是李商隱。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寫他從長安到奉先縣一路上的見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入門聞嚎啕,幼子餓已卒”,我還不到家門,就聽見嚎啕的痛哭,我最小的兒子已經餓死。這是杜甫寫實的詩,是不避丑惡,把現實的疾苦都寫出來的一首非常好的詩。

李商隱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就是模仿杜甫,用五言古詩反映當時民生的疾苦。他說“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我經過長安城的西郊,走過那村落,十家人沒有一家是完整存在的,都是流離、饑餓、逃亡、餓死?!按嬲弑趁嫣洌瑹o衣可迎賓”,我要跟那一兩個幸存的村民談話,他們見了我不敢正面向我,要背面哭,因為沒有整齊的衣服來見客。這是當年長安的西郊城外,這是李商隱的寫實作品,李商隱看到了百姓痛苦的生活,而朝廷里面宦官專權、政黨對立、藩鎮跋扈,所以他非常痛心,說“我愿為此事”,我愿意為我所看見的老百姓的疾苦“君前剖心肝”?!斑殿^出鮮血,滂沱污紫宸”,我要再向皇帝叩頭,把頭都磕破。“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可是隔絕著九重,我只能“涕泗空沾唇”,我的眼淚、鼻涕流得滿臉都是。這是李商隱所經歷的生活。

李商隱考上后,沒有得到很好的工作,他就到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幕府之中。王茂元欣賞他的才華,把女兒嫁給他,但是王茂元跟令狐楚分屬不同的黨派,處于夾縫之中的李商隱始終沒有被重用。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桂管觀察史鄭亞招李商隱入幕府。李商隱跟隨鄭亞來到桂州(今廣西桂林),《北樓》就是在桂管觀察使的幕府之中所寫的。

我們了解了李商隱這個人、他的家,以及當時朝廷的背景,現在回來看這首詩。

“春物豈相干,人生只強歡”,本來是萬物更新的春天,這么美好的日子,如果我現在在長安,長安的春天怎么樣?杜甫的詩寫得好:“樂游古園崒森爽,煙綿碧草萋萋長?!魉突参栊浞?,緣云清切歌聲上?!保ā稑酚螆@歌》)那曲江邊上仕女如云,都在賞花飲酒??墒乾F在我來到了遙遠的桂林,桂林很少有四時的變化。所以春天來了,我看不到那嫩綠的、鵝黃的柳絲發芽長葉,看不到花從含苞到開放的景象,“春物豈相干”,春天是來了,但春天的景物能有一點點變化嗎?“人生只強歡”,但是我也勉強慶賀新春的到來。

“花猶曾斂夕,酒竟不知寒”,有一種在桂林很常見的花,叫朱槿花,這種花朝開暮萎,所以他說“花猶曾斂夕”,我找一找春天花開花落的變化。“猶”,我看到朝開暮萎的朱槿花,算有一點點變化。“酒竟不知寒”,中國古人在賞花的時候要飲酒,因為早春花開之時,還是春寒料峭,為了抵抗身外的春寒,就喝一杯酒,也能增加賞花的心情。他說,現在我看朱槿花,“花猶曾斂夕”,也想要一杯酒喝,喝酒我就不覺得有春寒料峭的感覺。

美國斯坦福大學劉若愚教授著有The Poetry of Li Shang-yinNinth-Century Baroque Chinese Poet(《李商隱的詩歌——九世紀中國巴洛克詩人》)一書,他把“酒竟不知寒”翻譯為:“The wine is cold but I have not even notice it.”(酒是冷的,可是我竟然沒有注意到。)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李祁教授寫了書評。在國外所有的書出來,都要有公正的書評,而且不講情面。李祁批評他“酒竟不知寒”中the wine is cold 翻譯錯了,“寒”字指酒冷不對,我們從來不說寒酒,可以說冷羹、冷飯、冷茶、冷酒,人走茶涼,也沒有說寒茶。于是李祁將“酒竟不知寒”翻譯為:“Although I have finished the wineI do not feel cold.”(我把酒喝完了,沒有覺得冷。)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花猶曾斂夕,酒竟不知寒”是對句,“猶”跟“竟”都是副詞adverb,沒有一個動詞是喝完了(finish)的意思,所以她也翻譯錯了。那什么叫“花猶曾斂夕,酒竟不知寒”?這正是李商隱寫得很敏銳的地方。他說在北國中原的春天,花開花落,春寒料峭,現在沒有這種感覺,花還有一點點變化,雖然勉強喝酒以求強歡,可是我竟然沒有身外的春寒的感覺,“竟”不是喝完,是“竟然”,正是寫他對于北方春天的懷念。

“異域東風濕”,遠在桂林的他鄉,春風吹來,很潮濕?!爸腥A上象寬”,我就懷念首都的長安,中華代表首都長安,那種高大宏偉的氣象,我懷念長安春天的美好。

“此樓堪北望”,我不知道哪一天能夠回到長安,站在這個樓上,可以向北望?!拜p命倚危闌”,所以我拼命要靠在這個樓上,只為在這里望我的家鄉,望我所懷念的朝廷。

下面我們講一首辛棄疾的小詞,這首詞很少入選,但真是一首非常好的詞。選擇這首詞也有一個緣故,我跟張靜老師在溫哥華的時候,要選一些給小孩子念的詩詞。凡是聽過我課的人,知道我常常背“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我覺得一個人,一個詩人,你不但要對于人、對于社會有所關懷,還要對于草木、對于生命、對于宇宙都有所關懷。“竹”是入聲字,我把它讀作zhù,我們讀詩詞第一要注意聲音平仄的正確。我偶然看到一本英文書說give the poem your voice,把你的聲音給這首詩,英詩也講究朗誦,一定要讀得正確?!耙凰梢恢裾媾笥?,山鳥山花好弟兄”,這種以天地為心,以萬物為一體,是何等美好的胸襟,所以我常常在課堂上引,張靜老師就把這首詞選到我們給小朋友讀的詩詞里面,可是這一首詞從表面上看起來非常淺近,但是從里邊的含蘊來說,是非常悲哀、非常感慨的。

我早年就非常喜歡稼軒的詞,稼軒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有才華,有膽略,不是只關在書房里可以搖筆桿子的人,是可以帶兵打仗的人。我曾經寫過很長的一篇文章《論辛棄疾詞》,鄧廣銘先生在他《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三版的題記中引了我的話,還說要讀稼軒詞,最好把我的文章找來看看。下面來看看稼軒的生平。

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辛棄疾出生于山東歷城。我們前面說李商隱是生在晚唐那個朝廷腐敗、宦官專權、藩鎮跋扈的時代,辛棄疾比李商隱更不幸,他是生在淪陷區。那時山東歷城已經被金給占領了,1140 年也是金熙宗天眷三年。

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辛棄疾二十二歲的時候,金朝的君主完顏亮大舉南犯,攻打南宋,稼軒聚眾兩千與耿京共圖恢復,耿京是淪陷區“游擊隊”的首領,辛棄疾帶著兩千人跟這個游擊隊的首領結合在一起。第二年,辛棄疾二十三歲,接到耿京的命令,帶著一份上皇帝的表來到南宋的都城建康,宋高宗授予他右承務郎的官職,辛棄疾要回去把起義的那些游擊隊的兵馬都帶過來??墒钱斔厝ズ?,聽說在他離開以后,出了一個叫張安國的漢奸,中國有不少忠義的愛國人士,也有不少卑鄙的漢奸。張安國把耿京殺死,投降金朝,博得自己的富貴。稼軒實在了不起,他聽說張安國投降、耿京被殺,就糾合了二十來人,騎著馬直沖到金人的軍營之中,活捉了張安國,并把他帶在馬上,一路帶到南宋的建康,這是稼軒最有名的一件英雄事跡。

以辛棄疾的才能、勇氣和他愛國的感情,他本來以為來到了南宋,報效朝廷,就可以收復失地,回到山東老家??墒悄憧匆豢此龉俚慕洑v,不是不重用他,給他一些閑散的官,就是國家有了災難把他叫出來應對。

宋孝宗淳溪二年(1175)四月,茶商賴文政造反,攻入湖南、江西,幾次把官軍打敗。朝廷任命稼軒為江西提點刑獄,節制諸軍,追擊茶寇,他很快就把叛逆的茶寇賴文政完全消滅,平定了寇亂。淳溪六年(1179),辛棄疾奏進《論盜賊剳子》,說:

 

吏有殘民害物之政,而州不敢問……縣不敢問。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民不為盜,去將安之?夫民為國本,而貪吏迫使為盜,今年剿除,明年刬蕩,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損則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平盜之兵,申飭州縣以惠養元元為意。

 

“吏有殘民害物之政”是說官吏有殘害百姓的政策,而“州不敢問”“縣不敢問”,上邊的人沒有能力、沒有膽量糾正下邊的這些貪官污吏,“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百姓經受郡、縣、豪民的層層盤剝?!懊癫粸楸I,去將安之?”老百姓無以為生,不做強盜做什么呢?“夫民為國本,而貪吏迫使為盜”,是說官逼民反。“今年剿除,明年刬蕩,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損則折”,只是討伐叛亂,卻不追究叛亂興起的原因,不懲治那些貪官污吏。“欲望陛下,深思致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平盜之兵,申飭州縣以惠養元元為意。”稼軒不僅能夠平定寇亂,還上書給國家說明寇亂的原因是官逼民反,做官的要首先改變。

淳熙七年(1180),辛棄疾在湖南安撫使任上,他在湖南創設了飛虎軍,是很勇敢的軍隊。訓練軍隊,當然要用錢,批評辛棄疾的人說他聚斂錢財,朝廷降下金字牌罷免他的官職。當初就是十二道金牌把岳飛召回,岳飛被殺死了,現在皇帝也下了金牌要把辛棄疾叫回來,辛棄疾受而藏之,把收到的金牌藏起來不公布。辛棄疾下令每個人取下溝上的瓦,拿來蓋營房,不到兩天,溝瓦收齊了,所有人都嘆服。軍營蓋好,他的飛虎軍建成后,雄鎮一方,成為諸軍之冠,這是稼軒又一件了不起的事跡。

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四十二歲,在江西安撫使任上,當時江西有旱災,辛棄疾就用府庫里面的錢財去買糧食救災。那年十一月臺臣王藺彈劾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辛棄疾被罷免。罷免后,他住在帶湖,新蓋了一個房子,叫作稼軒。古人蓋好房子后要上梁,上梁時要念念有詞,念些吉祥話,就有上梁文。辛棄疾這時寫的《新居上梁文》中說:

 

拋梁東,坐看朝暾萬丈紅。直使便為江??停矐獞n國愿年豐。

 

“拋梁東”是一種禮節,上梁時要拋一些米糧、雜果?!白闯杖f丈紅”,我要在東窗看到東方旭日的升起,而且我這個房子叫稼軒,稼是耕稼、種糧食,我這窗外一片都是莊稼?!爸笔贡銥榻?汀?,就算我再也回不到朝廷,我要終老在江湖了,“也應憂國愿年豐”,我也要看見莊稼長起來,雖然我不能帶兵,不能打仗,不能收復失地,但我祝愿我們國家糧食有好的收成。就是在這次罷官居住在帶湖期間,一個英雄豪杰,滿懷報國壯志卻不能實現,于是寫了這首詞: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鷓鴣天·博山寺作》)

 

寫得真是好,能夠把自己內心那么多的失意、那么多的悲慨、那么多的壯志不成,以這樣的玩笑口吻寫出來。這首詞的牌調是《鷓鴣天》,題目是“博山寺作”,《廣豐縣志》記載:“博山寺在邑西南崇善鄉,本名能仁寺,五代時天臺韶國師開山,有繡佛羅漢留傳寺中。宋紹興間悟本禪師奉詔開堂,辛稼軒為記?!睆V平城西南有一個地方叫崇善鄉,這里本來有一座寺廟叫能仁寺,五代時,天臺宗的韶國師在這里開山立廟,宋紹興年間有一位悟本禪師奉詔在這里開堂講法,他曾經請辛稼軒給這個博山寺寫過《博山寺記》,廣豐縣就在今天江西上饒。

“不向長安路上行”,辛棄疾幾次要為國家獻力,要打回去,他訓練軍隊,籌建備安庫,最后卻被人給彈劾、罷免了。所以我“不向長安路上行”,我現在干嘛,“卻教山寺厭逢迎”,博山寺就在城的西南,我每天到博山寺,博山寺都覺得你怎么老來呢?稼軒志在收復失地,志在消滅金人,幾次練兵,幾次要奉獻自己,他還寫過《九議》《美芹十論》。我們不要只看稼軒的詞,把稼軒的全集拿來,讀一讀他的《九議》《美芹十論》,他對敵我之間了如指掌,對怎樣治軍、怎樣訓練、怎樣儲備,都設想得非常周密,真是了不起??墒乾F在呢,“卻教山寺厭逢迎”,就每天在廟里走來走去。

“味無味處求吾樂”,稼軒忠勇,又有殺敵報國的壯志,卻過著非常無聊、非常失意的生活。“味無味處”,在沒有滋味的生活中,找出你的滋味,求得你的快樂,這真是不得已,真是痛苦,但是人活在世上,你不可能老是順境,一個人總要有可以安排自己的方法。古代很多了不起的人,都有一個安放自己心靈的辦法,能夠安貧守道。蘇東坡說:“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保ā抖L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辛棄疾說“味無味處求吾樂”,我每天跑這博山寺有什么樂趣?我就“材不材間過此生”,你說我稼軒是個人才,但是我一事無成,我的雄心壯志都落空了。

蘇東坡有一首很好的詞《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表面看是詠楊花,其實說的是自己。你說我蘇東坡是不是個人才?東坡二十歲剛剛科舉考中的時候,仁宗就要用他,可是幾經挫折,到了神宗時代,他回到朝廷,已經經過了王安石變法。“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沒有人真正愛惜過我,任用過我,就任憑我零落了,蘇東坡一生被貶謫,甚至于遠到海南。他沒有機會回到老家,被貶在各地方流轉,“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稼軒、東坡的那些小詞,你表面上輕易就看過了,但都蘊藏著千回百轉的難言的悲慨。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蔽壹谲幨侨瞬牛€不是人才,一生放廢,他這樣的豪杰志士,卻幾十年閑居在家不被任用。“寧作我,豈其卿”,我寧愿做鄉野之間的一個老人,可是我當年“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憶少年時事,戲作》),渡江南來,又匹馬沖到金營,把叛賊活捉到金陵獻給朝廷的那個稼軒到哪里去了?“人間走遍卻歸耕”,我從淪陷區的山東來到南宋,不管在湖南、湖北還是在福建、江西,我做了多少事情?“人間走遍”,沒有想到我老年放廢,閑居在家,只剩下種田,種了很多稻田?!耙凰梢恢裾媾笥眩进B山花好弟兄”,我“不向長安路上行”了,這鄉間的一松一竹都是我的朋友,山鳥山花都是我的弟兄,我就欣賞大自然。非常沉痛悲哀的一首小詞,寫得真好,表面上我這樣講,你覺得它也不錯,但是不僅如此。

我們說杜甫的詩“無一字無來歷”,杜甫的那個來歷有時候還是很費勁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他有心在用典故。稼軒這個人很了不起,他有一身的雄心壯志、武功謀略,也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那些古書他不是到時候才思索、才想來、才查來的,是那些古書的字句自然涌出。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中,“味無味”出于《老子》的“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老子說在無為之中能夠有所為,在無味之中能夠體會到滋味。“材不材間”出自《莊子·山木篇》,莊子有一次走在山野之間,看見一棵不成材的大樹,就跟他的學生說,你看好的材料都被砍去蓋房子了,這棵大樹疏散沒有人用,所以能保全天年??墒沁^兩天,他又走到一個地方,有主人要殺雁來宴客,殺哪只呢?主人說殺不會叫的那只,留下會叫的。樹是不成材所以保全了,雁是不會叫反而被殺了。你是做一個有材的好,還是做一個不材的好?莊子說:“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奔谲幷f“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用《老子》《莊子》的典故,你都覺得他用典如此之自然,因為那《老子》《莊子》等古書都融化在他的記憶中了,他不是死板地記憶,那些哲理、情思都跟他融為一體,他一張口就出來了?!皩幾魑?,豈其卿”,看起來也是白話,你是做一個老了閑居在家種田的人,還是像當年那樣一個“壯歲旌旗擁萬夫”的人呢?當年的辛棄疾哪里去了?“人間走遍卻歸耕”,我一生從淪陷區到抗戰區,從江南到江北,我走了多少地方,當時有多少壯志,“人間走遍”,現在只落到回到鄉下種田。所以他說“都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憶少年時事,戲作》)。那么現在我怎么樣呢?“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就是我們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稼軒有著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懷抱。

中國的詩詞真是意蘊豐富。賞讀古詩詞,第一你先要把聲音讀對了,第二你要把作者的背景了解了,第三你要把它里邊真正的思想、意味、典故等豐富的含蘊都體會到。

(本文由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閆曉錚根據葉嘉瑩先生2016年3月7日在南開大學的講座錄音整理,經葉先生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