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的日子
趙怡君(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初二)
我常常會想,沒有手機的日子該怎樣過。父親非常喜愛山中的生活,便驅車千里,帶我去體驗一下沒有手機的日子。
“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是山中生活的寫意畫。往日慣于從手機中看浮世百態的我一進山中,便被此種意境深深吸引。山中自是美的:汩汩泉水,泛泛作響,翠竹月影,鳴蟬夜半。足下踩碎的落葉沙沙聲和著蟬鳴,一時竟比所有搖滾樂更動人心弦。住處也是絕美的,門口鋪著青石板,月光傾瀉而下,打濕了我們的小路,村邊酒坊里的香氣,流淌在大街小巷。
我對父親說:“城里是沒有這般美麗的月景的。”父親搖了搖頭,“城里山間是同樣的一輪明月,怎么會不美呢?是你只顧玩手機,無心賞月罷了。”我嘿嘿一笑,推門入舍。
往常住旅店,我進門后常是先找充電口,再連無線,愜意地向沙發一躺,開始玩手機。而現在不同,我推開門后,竹子修長的身影便遮住我的視線。我看不清它的顏色,想必店主也是位風雅之士,“寧可食無肉,不能居無竹”,一夜好眠。
次日清晨,沒有手機鬧鐘卻依舊早起了,呵!是被鳥鳴“吵”醒的。習慣性摸手機的我選擇先去田間看看。
這里的孩童一早就起來放風箏,山里的孩子是沒有手機的,但他們嬉笑著,好不快活。隨著同伴一聲吆喝,便下水捕魚,我被他們明亮的笑臉晃了眼。他們是那樣純粹,擁抱著自然,在山風的輕撫中沉睡。
我順著孩子們的足跡前行,來到了一處池塘,前面流動著一股清泉。往常只能在網上搜索美景圖片的我也凝住了眼眸,這比圖片美太多了。潺潺泉水從泉眼中股動而出,輕敲在不規則的鵝卵石上。清淺的水中游動著幾條白腹紅尾的鯉魚,手若碰上,癢得人咯咯直笑。葳蕤的草木在晨霧中沾染了點點水色,讓人不由想著,陶淵明歸隱山間,可真是正確之選。我也不再想著手機,只想要一泓山泉,兩袖山風足矣。
月半蟬鳴日映竹,晨曦溫軟山風撫。
浮世且忘與童顧,自能不羨俗客儒。
我擷了幾只果子,坐在巨木之下,待到星翻漢回時,便提著幾分樂意與醉意,回到舍內。
沒有手機的日子,何嘗不可呢?與自然融合,坐在石板上,看著疏星朗月,未嘗不可啊。疲勞的人兒,將你的身托予自然,將你的情寄予山水,將你的心從俗世與手機中解放。在歲月間,回味一場昔巷故夢,帶著三分風雅、七分淡然去山間徘徊。
迤邐鳥鳴,在夜幕被擦凈時破曉。我要回去了,城中的清晨與山中的清晨相似,只要你去看,景物就在身側。我在手機屏前不知耽誤了幾個日出,但現在,太陽終于在云霧中抬了頭。
本文寫的是小學初中組第一個賽題,榮獲決賽特等獎。作者以富有文采的語言演繹沒有手機的生活,可以聽泉,可以觀竹,可以賞月,可以和大自然親密地接觸,寄情山水,其樂無窮。文章開篇點題,卻沒有直白去說玩手機的壞處,沒有手機的好處,而是用體驗的形式,寫自己與爸爸來到山間,回避了世事煩擾和手機的羈絆,得到了身心的愉悅,顯得非常自然。語言優美,文字凝練,堪稱佳作。 |